通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教育 >> 通识教育 >> 正文

《马克思哲学的世界》第二次研讨课报道

发布日期:2020-06-08    作者:侯雪薇     来源:     点击:

学期悄然过半,在202066日至7日我们《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课程迎来了第二次研讨课。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步深入,探讨主题也逐渐深入到理论与著作当中。同学们通过阅读著作片段、完成助教布置的公开课视频观看任务,与助教沟通阅读和观看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在稿件成型后进行二次修改交流等方式,最终都交出了欣慰而喜人的思考成果,无论是思考深度、思考角度及思维方式的转换等都较上次研讨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本次主题为“马克思的哲学是什么?”主题由授课教师雷龙乾老师确定,助教老师侯雪薇负责跟进准备和组织研讨。由于主题相较第一次更加宏大和艰难,结合前次研讨经验,及本次主题特点,本轮研讨探寻了不同的方式,共设置了三个环节,分别为个人分享,互动提问和解读著作大意与总结。

不同于上一次,本轮采用先分组后准备的形式,先将马克思哲学的演进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布置两本重要著作的节选片段,由学生们根据兴趣选择小组后再完成助教安排的每周任务,逐步进行相关主题的准备。这三个时期分别为青年时期(著作片段选自博士论文与《1844年手稿》);探索时期(著作片段选自《1844年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时期(著作片段选自《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资本论》)。

66日(周六)下午以及67日(周日)全天,青年时期组、探索时期组和成熟时期组都进行了别开生面且积极而热烈的讨论。其中还有部分同学主动参与旁听。

立论·解释世界


这一环节,三组成员基于原著分别阐述了自己对这一时期马克思哲学的不同见解,或多或少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看法,并能够引用原著语句或其他哲学家和学者的认识来立论,分享自己的思考进路和观点。依据著作内容,三个小组既有相同的焦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青年时期组的主要侧重于对异化与异化扬弃、人的本质、人的解放与早期自由思想的探讨。如司雨杭同学,从自身对概念的误解入手着眼于异化的起源和发展,不仅从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1844年手稿》出发,还顺着思路一直延续到成熟时期,为同学们展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异化概念演进路径;蒋颖同学则选取自由观为核心,结合著作及历史,在时代的背景下追溯马克思自由思想的根源;潘心怡同学借助马克思对原子偏斜运动的赞扬和剖析来论证马克思的生命情怀,认为原子偏斜运动中包含对自我意识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关照等。

探索时期组则侧重于异化劳动、现实的人、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雷雨溪同学利用马克思讲述的笑话和泰坦尼克号的调查切入主题,从分析观念与现实的矛盾来阐述自己对异化的理解,其风趣的语言描述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独居风格的文字魅力,观点新颖论述新奇,非常精彩;王至柔同学从扬弃异化与人与自然的角度阐释异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反思现实世界和现实的人,做了一次非常有意义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尝试;吴志凤同学则借由“现实的人”思想形成、内涵的思索来重新审视异化劳动问题并分析其现实意义等。

成熟时期组则站在一个马克思哲学问世的阶段上,对改造现实世界、哲学观、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等重要问题进行了陈述。如刘云山同学从马克思对过往哲学的批判来剖析对唯物史观的看法,阐述何为现实的改造世界的哲学,探讨如何改造为什么改造等问题;周璇同学出于对政治经济学的关注,着眼于追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来源与去处,通过对“从何而来”、“到何处去”两大部分的详细讲述,为大家呈现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并通过自我思考反思现实和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等。

驳论·上下求索

在这一环节,同学们逐一提出了自己在研讨前通过阅读成员的文稿准备的诸多疑问或想法,并在交流中互相回应,共同探索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既有针对著作重要观点的往来相互解析引导,也有文本解读和论文写作的经验交流,还有分享通过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自己得到的收获与感受等,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地参与讨论,互动积极热情。

比如司雨杭同学和王瑜同学分别对同组的蒋颖、潘心怡或王至柔、张国正、雷雨溪等多名成员的发言表达感想,一一述说了自己的收获,其中王瑜同学还对这些成员提出自己理解的困惑,同学们也都进行了回应和解答;再如潘心怡、刘书馨、蒋颖、司雨杭几位同学针对类的概念,及文本段落的理解的探讨;潘心怡同学与杜汶亮同学讨论怎样理解既反对神性又保留唯心的状态;王子瞳同学、刘云山同学和闫萌萌同学对于创造历史这一意图的解释;刘云山、宋岩、周璇三位同学对价值增殖和拜物教的举例补充叙述;何婧荣同学和强凡奇同学就费尔巴哈半截子唯物主义的理解等等,在这诸多主题的交流中大家一起思考,共同明晰了如何更好地做文本解读,如何理解众多的概念和思想,如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实践与生产,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人的解放与自由等等,都在这一环节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清晰的把握。

补充·温故知新

同学们经过两轮热烈深入的探讨交流,逐渐对诸多理论与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对这四本著作的主旨大意和主题思想也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最后助教老师对每个小组对应的时期中未涉及到的马克思哲学演进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的著作进行了一个简要的补充概述,意在让同学们能够获得一个更为完整系统的认知。



教学相长是此次研讨中最大的感触,无论是准备期紧密地沟通探讨,亦或研讨课堂中彼此积极地提问和回应,每一个人都在真挚而专注的思考,相信我们都在这次经历中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