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教育 >> 通识教育 >> 正文

回归真诚的心灵——丁为祥老师在哲学书院讨论课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20-10-20    作者:     来源:     点击:

咱们为什么要办哲学书院?就是因为咱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外在的知识性的传授,这恰恰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自身生命的体悟和理解。所以,办书院是把人们从外在的知识追求的路上招引回来,强化对自身生命的体悟、认知和理解。大家有没有看过我在哲学书院首届开班典礼上的发言,那是我自己真实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沿着这条路走上来的,所以就发生了我和笼子里面那只鸡的长时间对视,鸡是一种茫然的眼神,我自己虽然是个教授、是个博导,但实际在人生当中,我与这个鸡同样是茫然的,所以我对咱们办这个哲学书院我非常赞成,因为这是一个灵魂的洗涤运动,是从外在纷扰奔忙的世界当中返回来,进行生命的自我清理、心灵的自我澄澈,咱急着要补上这一课。

刚才在听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我就想到一个例子,徐复观这个人你们不一定都知道,但是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出生于1903年。1905年科举制废除了,也就是从此之后不再考科举了。可是徐复观他爸是一个私塾的先生,一辈子非常后悔的就是自己没有取得一个功名,没有取得一个功名就是或者考个举人、或者考个进士。但是当徐复观开始学习的时候,他爸就对他进行两种教育:一个是到学堂里面,跟着新式的知识传授的教育进行学习;另一个就是回到家他爸照旧要求他准备参加科举,他爸一直寄希望于科举制说不来啥时候就会恢复。这样一种辛苦的劳作,在20多年后得到了回报。徐复观由小学、中学、大学毕业了以后,大学等于是武汉大学,那时候不叫武汉大学,叫武昌高师。从武昌高师毕业之后,他当了一个小学的校长,但是当黄侃(这是章太炎的大弟子)在办湖北省的国学馆的时候,徐复观去考,一下子就考了第一名。所以等于章太炎还是徐复观的太老师,徐复观这个人其实是20世纪对我影响最重的一个人。

我说这一个例子,就是说咱们现在的书院教育是把大家返过来、招呼回来。我听到大家,尤其后面这些娃娃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本真的时候,我心里面就非常高兴。这就是咱不再陶醉于外在的知识学习,外在的知识学习需要不需要?需要;但同时返过来需要打理自己的生命,这是咱办这个书院的目的。如果一味的知识学习,这钱理群先生说了,担心连北大清华都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外面精光,场面上的话非常会说,但你就是见不到这个真实的人。我这一辈子研究儒学,我就希望咱做一个真诚的、坦荡的人,所以这一点是咱们书院的课,包括我这个课的一个中心指向。在这里边需不需要知识性的学习,是需要的。但是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性的学习,就像那娃娃刚才表达的:良知是一个小树苗。我认为表达的很好。其实阳明也有非常好的表达:吾心自有光明月。这实际上就是人的内在的资源,我们一方面要汲取外援性的知识,但另一方面要开发我们自己内在性的资源。这娃娃们就像登山一样慢慢爬、慢慢爬,越来越近,到最后完全成为自己人生的一种澄澈和清洗运动,这一点非常好,这是一种真正的从精神上的自我塑造。这是我想说的咱这个书院、包括咱这个课,大家今天能利用星期天来,咱们一块座谈一通。如果从知识性上、从学理性上讲,当然你们都是成长中的娃娃,但是娃娃的志气当中包含着真诚,对这一点我非常的高兴。在我的眼睛里边,我不在乎你有多少条陈、会说多少高尚的理论,而是一颗正在成长、正在探索,正在挣扎着使自身站起来的心灵,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前面说说一点絮子话。

 

再下来就是我当时让大家读王阳明的《大学问》,因为朱子有《大学或问》,但是阳明的《大学问》是从学理上阐发的。我在这儿由《大学问》出发,实际我是要引出两层面向。

第一层面向,就是《大学问》是由阳明的大学古本之复,阐发出来的。他为什么要恢复大学古本?而程朱,尤其小程、朱子讲的是今本大学,或者叫新本大学。阳明为什么认为古本大学远远胜于新本大学,就在于古本大学人家阐发了儒学的一种真精神。所以在这儿,刚才那娃娃辨到“新民”与“亲民”。这个“新民”是指的程朱面对天下的士子要培养大量的读书人。这在当时现实性上它有没有必要性?它是有必要性的。但是《大学》是先秦的经典,它是写给谁的?是写给当时能够承当起统一天下任务的诸侯的。所以对诸侯来讲,制定一个亲民性的政策就是对内在明明德的展现,就是对作为人生终极指向的至善的追求。所以说对于诸侯之亲民的政策来讲,就既是内在明明德的发用,又是至善追求的扎扎实实的步伐。由这可以引申出从古本大学产生于先秦时代,今本大学产生于两宋时代,到阳明复归于大学古本的时候的一个新的意义。这个新的意义就在于阳明在这为什么不表达为圣人之学,而表达为大人之学。如果表达为圣人之学,好了,一般老百姓认为我也根本没想做圣人,对吧?我就做个小人算了(注意这个小人是社会地位上的,就是什么贩夫走卒、清洁工、农民等等),可以这样,我与他无关。但是阳明这儿的所谓的大人之学,实际上就是个体的君子人格之学。在这不表达为圣人,不是说阳明并不认为这就是圣人之学,他认为这就是圣人之学。而圣人之学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就要有最起码的一点,叫做什么?君子人格。所以这儿的大人相对于小人是道德层次上的,不是社会地位上的。当然这一点,阳明这样做是有孔子的思想作依据的,孔子就把君子小人由社会地位上的评价标准转变为道德人格上的标准。所以在这说一个人是君子,不是指他的社会地位,不是指他的职业,而是指他的为人,具体的为人。这是从《大学问》衍生出来第一个指向,就是大学今古本的思考。把这三个时代划清,先秦的时候指向的是诸侯;两宋的时候指向普通的读书人,遍及全国穷乡僻壤的读书人;但到了阳明时代,是一个个性觉醒的时代,是一个作为个体人格开始自我树立的时代。当然这有非常重大的时代背景,就是明代的政治生态,官场的政治生态非常的坏。阳明的这样一种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关怀受到强烈的阻遏,反过来哪怕这个世界全部都疯了,但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清醒的人是可以的。所以阳明这儿的所谓的大人之学,完全落实到个体人格的层面上,没有阳明的《大学问》、没有阳明的哲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就写不出来。《明夷待访录》是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的,最重的话就是:“君者,天下之大贼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落后,都是因为君王把天下作为他自家的宴席,作为他自家的存款,然后子孙万代享受不尽。这是黄宗羲对集权专制的最有力的讨伐,但是没有个体人格的觉醒,黄宗羲的这种思想是提不出来的,这是第一层。就是判断这三个大学本子的时代背景,这可以说是知识性的。

第二个,咱们经常说宋明理学一以贯之,宋明理学代表着儒学或者叫儒家的再次崛起,咱如果稍微向上延伸,咱就可以看到人家这些理学家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在这儿举,比如咱们张载的《西铭》,表达的什么?民胞物与的情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实际上就包含着阳明的指向。到程颢阐发的是什么?“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实际还是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到阳明这儿,借助《大学》的教典,把它从学理上阐发为“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是从宋明理学的角度,从《西铭》的“民胞物与”到程颢的“仁者浑然一物同体”,到王阳明的“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连成了一条一以贯之的线索。但是,就阳明哲学内部来讲,它又有一个根源。这个根源是什么?我在这儿之所以让大家学这个阳明的《大学问》,他是从学理上阐发的。但是阳明还有一篇,不知道咱们后边能不能讲到《答顾东桥书》,它的末尾叫做什么?拔本塞源论。这个《拔本塞源论》 是从人的道德之情的角度,阐发万物一己之仁。《大学问》是从学理的角度阐发万物一体之仁,所以陈来先生表彰王阳明的《大学问》是什么?“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这在整个宋明理学当中是非常少见的文献。如果说能够和阳明的《拔本塞源论》相配套的,并且作为《拔本塞源论》之精神先驱的,那就是咱们张载的《西铭》,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阳明的《拔本塞源论》写的真诚恻怛,写得非常感人,比这个《大学问》要更为感人。我当时结合读阳明的《传习录》做了一个比喻,就是阳明在《传习录》的中里面,有《答聂文蔚》两书和《拔本塞源论》,我把《答聂文蔚》两书概括为“求亡子于道路”,然后把《拔本塞源论》概括为“救父兄于断崖”。也就是说阳明为什么讲学,为什么这么急切?“求亡子于道路”,当然你们娃娃都长得好好的,你们见没见过那些把自己的儿子让别人抱走了,看那些父母可能一生都怎么样,从咱们外在的角度讲就是一生都毁了,这个家庭的命运从此永远的改变了。所以阳明之急切,就在于阐发一种“求亡子于道路”,自己的儿子丢失了,一定要急切的要把他找回来。“救父兄于断崖”就是父兄从悬崖上给跌落下去了,这时我要急切的想办法把他们拯救出来。这就是儒者的救世情怀,而这个根据就是阐发、唤醒每一个个体内在的良知、内在的做人精神。所以如果把《拔本塞源论》、《答聂文蔚》两书和《大学问》结合起来读,我觉得这就从情和理两个角度真切的理解了王阳明。其实不在于对阳明的典故知道多少。把这一读,马上一个浑然的形象——王阳明,在你心里边就一下腾跃起来,这就是一个鲜活的人。

 

我来参加讨论会的路上也在想,就像我是一个武术的教练师,我看着娃娃一招一式,其实我也很高兴。但是真正的功夫高手,只要你一举手一投足,我根本不需要看许多你的套路,就一个招式我就知道你的进境到什么层面上了。我原来是上马哲的,我经常给马哲这些上公共课的娃娃说,我说你们都是我看着在这山坡坡上吃草的小羊(这个没有对你们的人格贬低的意思),我是什么?我就是牧羊人,我时而会走在这羊群的后面,轻轻的甩着鞭子,牧羊者,鞭其后也。我时而坐在山顶上,叼着我的烟斗,悠闲的抽着烟,但只要哪一个小羊发出呼唤,我知道你的脑袋夹到哪个树杈上了,只要你提出问题,我马上知道你理解到哪个层面,所以我把你在下边一提,就提出来了。但是路过悬崖的时候,我一定要抓着头羊的两只角,认真的领你们走过。你们将来也是要当教师的,我给你们提出的标准。你们记住,教师要有这三种身份:一个是坐在山顶上抽着自己的烟斗,但这个必须是对这座山的所有的路径了如指掌。一个是在过沟坎、过悬崖的时候,一定要轻轻的抓着头羊的两只角,在这不敢马虎,一马虎一下坠入到悬崖底下去了,一定拉着头羊,后边的羊就跟着了。再下来,平时可以悠闲的甩着鞭子,走在羊群的末尾,提防哪个小羊跑到旁边去了、提防哪个小羊跟不上。这是教师的三种身份,你们一定记住这一点,一定记住这一点,你们将来也都是要当教师的。

我之所以让娃娃到这儿一定甩开稿子说,记住陆游的话:“汝欲要学诗,工夫在诗外。”为什么说功夫在诗外,就是说你盖了一个小房子,你要给老师来讲解,好不好?好。但实际上我只要轻轻的扫一眼,你的地基挖的有多深,我就能够看到你的楼将来盖的有多高。所以当大家讨论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把自己认真体味的那一点变成一个刺头,变成一个针尖,至于下来所能带动的,是大家锋芒相对,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当然今天就已经表现得非常好,我也非常高兴。但是如果每一个娃娃都把自己最鲜亮、最显豁、最深切的那一点,其实不需要说很多话,当然很多话我可以从学理的角度表达出来。但真正会心者知道,用古人的诗来表达叫心有灵犀,我知道你在这冒泡了,虽然你仅仅是在这冒个泡,但你带起的是一整个的心灵和一整个的世界。所以我为什么要求娃娃一定在这儿说的时候把自己的本子甩开,因为将来你们都是我们的接班人,将来都是要当教师的。当教师最害怕的就是照本宣科或者背诵答案,这两条都是教师的死路。所以一定把它变成自己的家当,侃侃而谈、源泉滚滚、不舍昼夜,这就是一个好教师的资质。但是我确实非常高兴,往往真是谈得很不错。我刚听到主持人都给你们每一个娃娃都批了修改意见,我觉得这一点非常不容易。这个批注的过程,你也要读每一个娃娃的东西,一定要圆娃娃之情,就是心里面反复想,他勾画的是一个世界,他有的表达不顺畅,有的表达不准确,没有关系,但是你要尽量还原它的一个规模,它露出来的和它带起的这个世界,这样咱就真正成为一种教学相长。

 

最后送大家一首陆象山的诗,我觉得应当成为咱们读书的座右铭。“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涵泳是什么?看,品茶(拿起杯子)。“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当时不理解没有关系,不理解就过;如果在这一点上我真的有所理解,抓住不放,由这可以深入到另一个层面的我来。“自家主宰常精健,逐外精神徒损伤;寄语同游二三子,莫将言语坏天常。”就是不要停留在文字,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到一个内在的精神世界。这才是咱们《传习录》的课程、咱们哲学书院的课程,包括咱们讨论会真正的指向。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自家主宰常精健,逐外精神徒损伤。

寄语同游二三子,莫将言语坏天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