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师资 >> 课程设置 >> 正文

吕建福、许潇:《佛教思想史》课程大纲

发布日期:2020-04-28    作者:     来源:     点击:

“佛教思想史”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 本课程以介绍佛教的思想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为主轴,亦介绍中国佛教界如何掌握印度佛教教义而另创新义的过程。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定水准和广度的学养,运用相关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历练出面对佛教思想发展历程及其影响为著眼点的思辨力。

3.帮助学生客观理性认识宗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科学无神论宗教学研究立场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佛教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主要内容:

1.佛教创立其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3

2.原始佛教思想(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部派佛教的思想

1.佛教的分派经过及其原因和影响(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2.主要部派思想要点及其特色(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大乘佛教的思想

1.初期大乘佛教思想(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

2.中期大乘佛教思想(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

3.晚期大乘佛教思想(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

佛教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初传

1.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2.般若学、毗昙学和涅槃学在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隋唐中国佛教的昌盛与发展

1.隋唐宗派佛教的形成(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2.天台宗及其思想体系(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3华严宗及其思想体系(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4.法相宗及其思想体系(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5禅宗及其思想体系(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佛教向朝鲜半岛及日本的传播

1.中朝文化交流和朝鲜半岛佛教(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2.中日文化交流和朝鲜半岛佛教(课堂讲授,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佛教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支撑课程目标2)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程重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热情帮助学生客观理性认识宗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科学无神论宗教学研究立场。因此,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主要以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在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下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探究活动逐渐掌握研究方法坚定科学无神论宗教学研究立场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技巧增进对科学研究的理解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采用日常表现和课程论文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具体如下表)

五、教材、参考书目及其他学习资源

1.选用教材

2. 主要参考书目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北京:中华书局,1979。

杜继文:《佛教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杜继文:《汉译佛教经典哲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 其它学习资源

中华电子佛典CBETA  网址:http://www.cbeta.org/

六、课程学习建议

1.佛教专用术语较多,请选修本课程的同学勤于动手,遇到不懂的专用术语及时在CBETA软件上查阅佛学大词典。

2. 宗教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请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认识秉持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立场坚定科学无神论宗教学研究方法科学严谨地对其展开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