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时讯动态 >> 正文

关中文化之旅·帝陵文化探秘系列:哲学书院第五期游学会讲暨《关中文化十八讲》线下拓展实践课成功开展

发布日期:2021-04-26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1年4月22-24日,哲学书院“关中文化之旅·帝陵文化探秘系列”游学会讲暨《关中文化十八讲》线下拓展实践课成功开展。以实践育人为载体,本次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相结合。22日,特别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为师生做《唐太宗与昭陵》的主题报告;23日,师生自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观看纪录片《大唐帝陵(第2集)·风云六骏》。其后的实地调研以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天下名陵”——昭陵为考察对象,启尘封历史细品大唐帝陵石刻;看荣辱兴读古陵文化,探寻文明背后的故事。

24日清晨,伴着雨后凉爽轻灵的春风,游学队伍集结出发。书院导师曹树明教授、王文琦老师,办公室高洋老师,《关中文化十八讲》课程助教郭琪琪及来自书院和哲学专业共计40余名同学共同开启本期“关中文化之旅:长安陵墓文化探秘系列”。驱车途中,在助教的主持下,高老师对本次游学行程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曹老师和王老师分别就本次游学所涉及的几处考察点做了精彩讲述,随后“很高兴认识你”环节中,同学们相互熟悉后,纷纷表达了自己对陕西文化、关中文化的认识和感触,一路畅谈言欢,热闹非凡。

第一站首先来到昭陵博物馆。馆址所在地李勣墓位于昭陵陵园中心区,李勣墓封土平面呈倒“品”字形,南神道石刻从北向南有石人一对、石人之南西侧列置石虎三只,石虎为蹲姿,东西相望,是昭陵陪葬墓中最为高大的石刻。

跟随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师生共同参观了昭陵文物精华展、昭陵唐墓壁画展、昭陵碑林陈列室三个主题展厅。昭陵文物精华展陈列室集绘画与雕塑于一身,高贵典雅、栩栩如生的瓷胎彩绘釉陶俑成对、成组的映入眼帘,加之展厅以大纲式独立柜和叙事式通柜相结合的形式跨越式地从初唐讲述到盛唐,大家不禁为之惊叹。

昭陵壁画代表当时绘画的主流方向,兼具艺术的前卫性。在随后的壁画展馆中,《献马图》《对舞图》《群侍图》...一幅幅构图精巧、特征鲜明、色彩明快的壁画,将唐代历史、绘画史及唐人生活的形象资料生动呈现在师生眼前。

昭陵碑林是目前拥有唐代书法名碑最多的专题碑林,与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并称中国三大碑林。唐碑、墓志多是陪葬者葬时所作,其记事的真实性与可信性,是后代史书无法比拟的,或证史书之说,或纠史书之谬,被誉为“会说话的文物”。正如清代叶昌炽所云“昭陵为唐碑渊薮,撰人、书人,皆一时之选,学书者当奉为楷模也”。强烈的视角冲击,波浪式、跨越式、跳跃式的美感持续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存,大家纷纷贴近细品书法艺术之精妙。

 

碑石壁画中洋溢着浓浓的情、热烈的爱,一件件艺术之作因情感而饱满,因思想而深刻。“昭陵的碑石壁画打开了我封印已久的艺术细胞!”一位同学申请深情感叹。

 

从昭陵博物馆出发,没多久便到了被人们称为"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袁家村将关中传统建筑、作坊、老物件与关中民俗文化相结合,形成“关中民俗游”特色品牌。据了解,袁家村入选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进入村子,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众人恍惚中有种穿越时空之感,仿佛回到了上世界五六十年代。作为土生土长的礼泉人,杨雯同学化身“小导游”,一路细细介绍袁家村的发展演变,讲述祖辈眼中的袁家村。

走进古朴典雅的小巷,两边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一坛坛、一瓶瓶手工酿造的纯粮醋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兴致勃勃的同学饶有趣味的推动着沉重的石磨,白白的面粉缓缓地溢出来;巨大的老木制成的榨油器令人叹为观止;药坊中飘出的淡淡药香若有若无地在鼻间萦绕……踩着脚下仿古的青石板,欣赏着颇具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在这个伴着淅淅沥沥小雨的巷子里,同学们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

出了古巷,走进"现代巷"。宽敞的街道两旁松树顶天立地、郁郁葱葱。松树后边是两排整齐的楼房。这些楼房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代风格。一般门面都是仿古建筑,砖木建构,雕梁画栋,非常气派。

在关中非遗文化传承馆,了解了关中民间社火“踩高跷”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后,师生纷纷观摩、体验这项古老的技艺。大家小心地系上绑带,互相搀扶、帮助,颤颤巍巍地尝试挑战自己,在慢慢适应其中乐趣的过程中,更加深入体悟非遗文化独特的历史和积淀,民间艺人沉静而朴实的快乐和纯粹的精神之美。

 

关中皮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之一。馆内各式各样轮廓清晰、精致缜密、形神兼备的皮影人物、道具同样吸引着每个人。“双手舞动百万兵,一口诉说千古事”,大家在观看《卖货郎》中进一步感受皮影独特的魅力。“顶天立地的渔鼓,降龙伏虎的简板”,白纱屏幕后,老艺术家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陕西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秦人气息。各类人物活灵活现,台下掌声连连。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上前与老艺术家交流请教皮影这一饱含乡土气息的艺术品,并在老人的指导下,尝试操作。

随后,大家对馆内自由参观多种关中当地民间民俗展品,近距离触摸关中民俗文化。

 

午后,师生一行来到了九嵕山下。连绵细雨中,山雾朦胧,山顶隐匿于层层迷雾之中,天空与地面接轨,为昭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待大家身处其中去探寻。

登山途中,雨愈下愈急,风愈吹愈劲,此时才真正体会“明白高处不胜寒”,也深刻感受古代帝陵修建工程之浩大、技艺之精湛。可雨再急,风再烈都阻挡不了书院学子的脚步,同学们一路讨论着在昭陵的所见所闻,讲述唐代历史,湿滑的山路也变得不再艰难。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因山为陵,且由于山南地险,石刻都集中在陵北。为追念自己南征北战的功绩并纪念心爱的战马,唐太宗在埋葬长孙皇后之后即诏令雕刻“六骏”。据说,“六骏”都是从西域和波斯马中精选出来的良马。在雕刻时,先由大画家阎立本绘制图样,并令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赞语于石的上角。这些技艺精绝、又寓意着丰富历史内容的艺术珍品,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

本次“关中文化之旅”·帝陵文化探秘系列”游学活动前后历时共三天,是哲学书院广泛开展第二课堂的具体实践。学术报告、视频观看与实地考索相结合,不仅加深了书院学子对唐代帝陵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也在使得大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追溯历史足迹,触摸关中艺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做新时代文化传承人。

 

 

一起康康小伙伴的游学朋友圈~



 

文案:王莉、魏雨芝、唐国柳、董素妍

摄影:周璇、耿硕、司雨航、万胤霆、何博名、秦致韬等

视频:向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