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时讯动态 >> 正文

科技革命和科技伦理|“书院文化节”之第二期电影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11-20    作者:     来源:     点击:

科技革命和科技伦理——第二期电影沙龙成功举办

1115日晚,首届“书院文化节”之第二期电影沙龙在文澜楼一层咖啡厅如期而至。本期沙龙主题是科技革命和科技伦理,邀请到哲学书院导师赵卫国老师和石碧球老师作为论证嘉宾和指导老师,来自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和体育学院的五名学生担任论证者,来自文学院的徐梦同学担任本场主持。

此次活动共分两个环节,一是集中观影,师生们在咖啡厅中一同观看了影片《源代码》,一个半小时的观影结束后,对话论证正式展开。

首先主持人介绍了参与此次活动的论争选手和指导老师,简要说明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强调电影沙龙是以“苏格拉底式对话”的方式,要求发言者学会从别人的观点出发,以一种自己对于他人观点是无知的状态,顺徇着他人的思维,通过对话的方式提出其论证过程中论据不充分的地方,使得每个人能够澄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得到对问题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下论证选手们精彩的对话片段:

来自教育学院2019级的潘心怡同学提出自己的三个观点:影片主人公柯尔特的存在不由自身决定的情节是技术伦理在现代主义中极端表现;在科技发展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政府将最大程度上控制个人的自由去维护整个社会的自由技术与技术的对抗可以带来平衡。她的论点中关于自由的话题引起了其他同学的一番讨论。

然后是来自文学院2018级的高明昊同学,他以《是自由的地平线?还是主体的沦陷?——是时候结束这场与科技的苦恋了》为题,提出了自己对于科技革命的思考,他认为:“在面对科技带给我们的自由幻象时,我们如果对其持一味迷恋的态度便不是真正恰当的世界观念。以往我们警惕的科技对人的异化总是把科技看做一个外在物,似乎我们小心提防便好,能够展示无限性的科技恰恰有可能运用人类对它的苦恋以及自身的妄自尊大自己走向毁灭。”同时也回应了潘心怡对自由的理解。

而同样来自文学院的陈嘉伟同学则从科技对身体的影响角度,阐述了他对科技时代,自身生存问题的理解: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将我们的肉身换成另一种更加好用的材质,不仅感知世界的能力加强,而且可以实现生命的不朽。到那个时候,我依然是以前的我,只是身体机能发生了改变。或许我们可以认同洛克的说法,自我仅存在于我们的意识。这个问题可以归溯到心灵和肉体的问题,正和第四位同学的观点相呼应。

来自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的乔晓伟同学回应了陈嘉伟对身体还是灵魂问题的思考,同样他提出了心灵还是肉体到底哪一个算是自我在影片中当然是心灵,或者说是意识。其次,他还提出了科技带来的伦理问题,如何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处理这些伦理道德问题,这是需要我们慎重对待的事情。

在选手们的激烈对话之后,石碧球老师总结此次沙龙的形式优势,提出了对于书院活动组织的一些建议。赵卫国老师就科技伦理的主题与同学们展开了深层次的对话。随后在老师们和观众们的集中投票下,选举出来本期的“最佳论证者”——高明昊同学。

最后,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集体合影,为电影沙龙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