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学习园地 >> 正文

芸阁书院游学心得(三)

发布日期:2019-11-27    作者:     来源:     点击:

访道蓝川有感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王晨曦

在雾雨蒙蒙的深秋之际,我们踏着晨光,乘着细雨来到历史悠久的芸阁书院,感受一代先贤的精神和气质。抬眼望去在远处秦岭山川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下了大巴车,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古朴的大门映入眼帘,厚重的历史仿佛呼之欲出,进入书院,吕氏乡约为书院增添了几分人文色彩,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仿佛听到了书院中晨训的朗朗书声,先生学为好人的谆谆教诲,更加体会到了传统儒学文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追求,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的君子品格。更看到了乡约文化在基层治理中教化风俗的巨大作用。

这次游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着汉服,拜孔子,行入泮礼,一种服饰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明的缩影,入泮仪式代表了一种求学的态度,从天人合一的境界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沉醉其中你可以感受到书院式办学的兼容并包和学术思想的自由,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悄然滋长。

日渐西斜,告别书院,踏着弯弯曲曲的盘山路拾级而上,桐花村的山川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正值深秋,树木与错落有致的房屋交相辉映,山间的落叶勾勒出一副别样的风景,时间在这里定格成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桐花乡约在具体实践中所焕发出的光彩,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结合在这里实现,原本乡村振兴与我而言只是一个只存于书本上的口号,但桐花村老屋由破旧向自然民宿的改变让我在惊异之余看到了乡约文化背后的价值,更看到了乡村的情结与生命力,也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任重而道远,但乡村不会消逝,如同文化一样,它终将会在历史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暮色渐渐浓重,袅袅炊烟从村落中冉冉升起,我们在瑟瑟的秋风中踏上归途,文化源远流长,历史经久不息,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能为之做些什么,答案在风中飘扬………


由学如信,砥柱人间

外国语学院 文韬

正衣冠,鸣礼乐,行古礼,濛濛烟雨的白鹿原上,入泮大礼把思绪带回那个信而好古的时代,在当今“学以致用”之风盛行的状况下,“学”似乎正在逐渐沦为“用”的工具,人们正在丧失对于“学”的崇敬之心。牛院长的一番对于“学”的见解,譬如这个汉字最初用于表示祭祀,和儒家独特的核心“由学入信”,让我对“学”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君子为学则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由祭祀之礼的仪式,到内化于心的崇敬,这样的“学”带有一种使人向上的自发性,催人奋进,不同于现在的“学”,多的是冰冷的工具性,丧失了人心的温度。而被只顾追求效率的工业社会视之为繁文缛节的礼,却恰恰是根植在我们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是一股人们习焉不察却随时可以汲取的力量。就像“患难相恤、礼俗相交、过失相规、德业相劝”这四句乡约,吕氏四贤所创的乡约文化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通过先贤的引导示范,从而达到淳化风俗,使人向善的作用。他们这种不顾个人安危,“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文人精神,也正是对“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的完美诠释。当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行为方式越来越机械化的我们似乎在逐渐丧失敬畏之心,书院所传承的这种精神和文化,正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所需要用来填补心灵空缺和解决信仰危机的一味良药。此行收获良多,愿在这方关学文化浸染下的有志之士终能不负所托,担时代重任,皆成人间砥柱。


哲学书院游学心得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徐智敏

天幕微沉,却没有妨碍游玩的兴趣 按捺不住雀跃的心,我开开心心的蹦上了游学的大巴。

抵达之后,低矮的山坡,茂密的竹林,古朴的式样,……不同于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也没有那么高的雾霾浓度,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从这里开始正式探访蓝田先生,感知白鹿原这片质朴的土地以及其上质朴的农民,感受牛兆麟先生的才学以及胸怀和其学为好人的志向,以及反对日寇,报效国家的一腔热忱。牛先生不同于普通的文人,文可下笔写文章,武可上马安天下。只要国家需要就可翻身上马,卫国杀敌。牛先生的爱国情怀,以及一身傲骨,这是读书人的气节,是我们应该传颂和学习的。正如《白鹿原》中以牛兆麟为原型的朱先生去世后,有人说到“原上最后一位先生没了”。时至今日,我们作为读书人,应该永远对知识饱有汲汲求取的态度,对国家始终怀有热爱,对人品有严格的要求。芸阁书院之行让我领略了一位大家的气度和胸怀,入泮大礼让我重温千年前的拜师景象,射箭让我体会了六艺,在这里,我与千年前的他们重合,一起领略书院的文化与魅力。

下午值得一提的是蓝田九大碗,作为外地人的我一直对陕西的美食充满了探索之心,色香味俱全的九大碗很是让我心动,吃的很开心。之后就是桐花村之行,小雨朦胧,远方一片模糊,很是浪漫,颇有中国山水画的韵味,让人有一种住在山里的冲动。乡约文明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建设美丽新乡村的时候,美丽的不应只是乡村的外貌,还应是村民美丽的心灵。乡村中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等等,即是对村民言行的限制,也是对村民的人格的塑造。这是打造美丽乡村的内核。同时,经济是政治文化的基础,还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让村民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

回程启航,看到不远处的一缕炊烟袅袅升起,颇有些田园风光的感慨,我喜欢这片美丽的土地,也喜欢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希望风景一直如画,希望关学发扬光大,希望读书人都能有牛先生的气节和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