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哲学与时代问题”第六讲|寇东亮: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及其自由幻象

发布日期:2020-10-09    作者:     来源:     点击:

10月5日晚,哲学书院通识教育课程“哲学智慧与时代精神”第六讲于文汇楼A段一层报告厅开讲。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寇东亮老师主讲,刘佳宝老师主持,通过“腾讯会议”全程直播,百余名师生共同听讲。

寇老师的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经济:生产-消费”为题,老师首先明确了经济的概念史,指出现代经济概念由古希腊时期的家政概念开始,于近代时概念范围扩展至国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他认为,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梳理这一问题,已本具地包含了由生产起而消费终的过程。其次,寇老师指出,劳动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经历了从古希腊时期至近代地位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从劳动的自由性来说,从洛克到马克斯·韦伯再到亚当·斯密,人们对劳动的认识经历了作为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基础到一种天职和使命再到自由市场中一切生活必需品的来源。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亚当·斯密的理论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基本原则。随着劳动的商品化,马克思认为,在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中工作成为资本增值的手段导致了劳动的异化,同洛克和亚当·斯密设想的情景大相径庭。基于现实,19世纪40年代许多理论家对当下的经济活动本身进行了反思。1803年萨伊提出了经济活动的“三分法”,1821年穆勒又提出了“四分法”,明确了生产性消费和非常生产性消费的区别。由此,人们对消费在经济活动中的位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报告的第二个部分以“消费主义:物-符号”为题首先,寇老师解释了“消费主义”的基本意义,作为一个描述性、批评性的术语,消费主义具有“欲望”消费、“拜物”消费和“超能”消费三个层次。其次,他指出消费主义是现代的产物,受现代社会多重特征的影响而发展其多种形态。老师分别介绍了炫耀性消费和奢侈性消费以及约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并对消费社会的理念构建和特征进行了讲解。随后梳理了消费概念从“物”到“符号”的变迁,认为人们逐渐将消费行为转变成了一种以商品为符号,对于身份和地位进行编码的行为。由此人们沉浸在消费主义的“自由”幻象中。

在报告的第三个部分中,寇老师通过“三个匹配”指明了应对消费主义的方向。他从消费与生产的匹配开始,指出了从“注意力经济”到“意愿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接着分享了马克思的观点,以中国不同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例,认为欲望应与消费能力相匹配。最后,寇老师借马尔库塞的观点“虚假的需要”点明,需要要与理想相匹配。他指出,真正富有的人是生命表现完整的人,人应当在生命活动中追求人性的提升与潜能的开发。


讲座结束后,刘佳宝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认为寇老师不仅讲解了异化问题和消费主义问题,还对此给出了克服问题的三个途径,对我们思考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大启发性。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寇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做出了详尽解答,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