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哲学智慧与时代问题”第七讲|张志伟:心灵的计算理论

发布日期:2020-10-21    作者:     来源:     点击:

 1017日晚1920,“哲学智慧与时代问题”第七讲于文澜楼C段二层报告厅正式开讲。讲座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张志伟主讲,本讲主题为“心灵的计算理论”,讲座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尹兆坤主持,并通过“腾讯会议”全程直播,百余名师生共同聆听。

讲座伊始,张志伟老师首先阐明本次讲座的内容是有关于当前的心灵哲学领域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当前关于认知的传统的主流观点,他对此将分为四个部分来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以“认知科学”为主题,张老师首先明确了认知科学的概念,指出它是关于认知的科学,是对智能和心智的跨学科研究,涉及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并结合“认知六边形”的图示来加深理解,他解释道:“图中表示的是认知学科所涉及的六个领域,且它们相互之间有连线,说明六个学科其中的每一个都与其他五个发生关联与影响。”接着,张老师提出了认知科学的核心问题,即认知/智能是什么?并列举了人类智能、动物智能、人工智能、外星智能这四种形式的认知与智能,进而讨论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本质?是否存在一种通用认知/智能理论?进一步,是否存在一种通用的心智理论?张老师还提到了认知科学的工作假设,认为心智具有类似于计算机数据结构的心理表征、以及类似于计算算法的计算程序。

报告的第二部分围绕“计算机器”展开,意在探究心智的计算理论是怎么来的。首先,张老师解释了机器的定义,指出一个机器是运行一个程序的任何东西,而程序是指导或控制机器的行为的规则。“简单来说,机器等价于一个程序。”其次,张老师介绍了情绪机器人、图灵机和通用图灵机,诠释了机器的算法规则便是当它处于一个状态时,你给它一个输入,它就会输出。接着,他还介绍了图灵测试以进一步回答机器是否能思维的问题。

报告的第三部分回落主题,解答了什么是心智的计算理论的问题。张老师指出,依据心智和计算机的类比,认知可以依据心智中的表征结构和作用在这些结构上的计算过程被理解,心智/大脑本质上是某种类型的计算机。“心智的计算理论来源于对心智和计算机做出类比。”接着,张老师讲解了心智的计算理论的一个特定版本,被称为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即所有智能行为本质上是按照规则转换物理符号。他指出,一个物理符号系统是一个通用计算机的实例,智能可通过一个通用计算机来实现。张老师随即提出心智/大脑是否是一个计算机的问题,并做出设想:“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心灵是一个计算机的话,这意味着心灵在本质上也运行了一套算法或程序。我们拥有一个心灵,是因为大脑运行了一个被称为心灵的算法或程序。”

    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张老师介绍了心智的计算理论所遇到的两种主要挑战。首先是中文屋思想实验,这一反对意见认为,如果给定一台能模拟“理解”汉语的程序的计算机一个用汉语提出的问题,即使这台计算机的答案与一个地道的中国人的答案一样,并不能说明这台计算机已理解了汉语,模拟“理解”汉语的程序本质上并不懂汉语。其次是感觉运动智能,张老师列举了几位科学家的理论进行补充说明。最后,张老师结合整个科学发展历程,展望认知科学的未来,希望将来也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以能够解释所有心智或智能的构成。

  讲座结束后,尹兆坤老师对本场的讲座内容作了精彩的阐发。随后的现场问答环节,同学们对张老师的讲座追问热情很高,都踊跃提问、积极发言,张老师也以其丰富的学识进行了积极的解答与回应。最后,在全体师生的掌声中,本期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