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哲学书院第二届通识核心课程学子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03-22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3年3月18日,哲学书院第二届识核心课程学子学术论坛在长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文澜楼顺利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主办,论坛设置了开幕式、分论坛论文宣讲与教师点评、分会场总结报告、闭幕式等环节。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专业导师宋宽锋、王文琦、常永强、张海满、刘佳宝等老师和书院50余位同学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环节由哲学书院副院长石碧球主持。

 

 

 

石老师表示,写作在通识教育中起着中枢作用,写作能力是未来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近年,书院学生在通识论文写作方面成效显著,在校内外的比赛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跟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差距。为了逐渐消解这种差距,书院希望通过学子论坛来验证学生的学术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有效发挥写作在通识教育中心的枢纽作用。

开幕式第二项,由王伟副处长为论坛致辞。

 

 

王处长指出,在当今社会,随着各类高科技软件的出现,生活逐渐变得智能化,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加工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些不能做出价值判断、不能生产知识的人将很快被时代所抛弃。我们应当践行教育部工作会议提出的六卓越一拔尖原则,进行宽口径、深基础、点线面式的学习。王处长强调,哲学书院是我校在人文社科方面较早出现的书院,是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像今天这样学科牵引为主题举办学术论坛,对于当下的书院来说,是非常有必要,能为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多学科多角度的关照。在致辞的最后,王伟处长感谢书院对于论坛的安排与布置,并鼓励书院学子们继续发挥多学科多视角的学习精神,拓展更大眼界,取得更好的成就。

 

本届论坛总共分为四个分论坛,第一分论坛由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哲学书院《劳动哲学与时代精神》课程助教张新玥同学作为主持人,石碧球老师和刘佳宝老师为点评老师。

 

宋小卉同学带来“从疫情背景下,萨特‘视角’新论——以‘羞耻’和‘漠视’”论文主题的汇报。孔维博同学与宋小卉同学以漠视和羞耻之间的区别为着手点展开思想的交锋。黄学格同学以“人工智能下的对‘自我’的研究为题,切合当代时代背景,探寻前沿科技和人类伦理的和谐相处。邹雯宇同学是从神的作工到私有财产来探讨洛克的自然法和自然权利学说,邹同学从洛克对人的主体性和语言以及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几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观点明确,将洛克自然法的自然状态下的全球性开放空间的展望呈现在大家眼前。车志峰同学以卢梭为主角,从出发卢梭的契约论观点及其思想基础,以农村为例,论述不平等的起源。郑佩琦同学以“福柯‘权力-知识’视角下的职场‘情绪技术学’阐述为题,郑同学通过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对权力-知识体系进行划分,进一步描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其中包含情绪劳动理论。鼓励通过该研究的推进能够为员工在职场上正常的情绪表达以及管理者的正确奖惩机制提供借鉴,以此塑造更为健康的情绪。楚清莹同学以“在文明社会荒诞的艺术-疯癫”为主题,冯艺欣同学和夏妤茜同学分别也以“疯癫在理性边界的探讨”和“从福柯的哲学风格到《疯癫与文明》中的主体性反思”为题,分别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又都对彼此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和说明,相互呼应。接下来,余博洋同学以“论疾病与其被附加的道德隐喻”为题,分析了社会中各种疾病的各个方面。最后,陈梁宇同学和谭晓倩同学分别以“由柏拉图《理想国》浅析西方古代哲学的根本追求”以“基于信仰的选择——论《圣经》中的智慧样态”作为为题,以道德作为最终的落脚点结束了此次论文汇报。

 

刘佳宝老师对大家的优秀作品作出点评,认为当今时代已经是后疫情时代,将疫情作为主要的出发点显然只抓住了时代的尾巴,而写作仅仅抓住时代背景是不够的,还是要在文章总结性的部分下功夫。石碧球老师对大家未来论文写作提出了更多建设性意见,也在每个人的论文中分别指出了长处和不足。两位老师在点评中不断提到问题意识,要明白自己写论文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最后,老师们对大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表示赞扬。




 

第二分论坛由科学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哲学书院《批判性思维与哲学论证》课程助教张瑞钰同学主持,王文琦老师担任点评老师。   王艺锦、简红晓、韩蕊娇、何冠霖四位同学皆以王阳明思想为研究的出发点,分别从王阳明破经史之争、“格竹”与朱王“格物致知”的异同、“致良知”及其现代价值以及阳明学“反身而诚”工夫对于人格涵养的作用四个主题来介绍阳明的思想,将理学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对立、荣经漏史、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工夫论区别以及当代对阳明心学的运用和借鉴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朱石林同学则以整体儒家思维中的对现实的超越朝向,尤以“君子不器”为例,阐述儒家思想精神内涵。杨子瑶同学和张薇同学都以先秦作为时代背景,前者描述孔子的圣人性,后者通过对《论语》和《伊利亚特》的对比,比较先秦儒家与古希腊命运观,将儒家思想文化拔高到一个新高度。张翔宇同学和叶雯同学都以张载作为主要人物,阐述理学纲领以及人性论的意义,表达出关学思想的对人本身存在的理解和领悟、对人道价值堕落的忧虑以及对人文世界的呼唤。万胤霆同学则是以希腊哲学为中心,从沉思-从疑问出发返回家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万同学表述西方古希腊哲学的悲情色彩以及科学的产生与哲学的问题的转向,对现代科学的本质进行探究,提出只有通过沉思才能作为现代化的出路。杨乐妍同学则是以古典到现代性的转换——以西方医学发展为线索寻找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区别与联系、理论的形式表达以及技术与伦理问题,并对现代医学何以称之为现代提出了三个问题:纯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技术进步带来的冗余以及人的存在之影响。

王文琦老师对大家的论文一一点评,为每一位同学的优缺点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希望大家能够将高深的思想转化为大家所能够理解的话语,且在写论文的时候,不要将文史哲三家分的太开,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既要明白论文的出发点也要将论文的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显现出来,将论文与现实应用不断联系,深化论文的现实价值,增加文章的吸引力。虽时间紧凑,但每一位同学都将自己最好的有一面呈现出来。

 

第三分论坛由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哲学书院《关中文化十八讲》课程助教任泽新主持,书院专业导师宋宽锋教授担任点评老师。冯张纯同学以希腊思想为参照,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孔子思想的非宗教性面向,其论文中严密的逻辑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赏。常嘉澍以《易经》为切入,探究了孔子对于天命观的考论,于此同时,论文中还详细论述了《易传》同孔子之间的关系。常同学对文献考察深入,写作过程中极见功底。韩鑫同学采用交叉的视角,以别样的视野,探讨了孔子对于天命与道的重构。马晓乐,李一萌,郑宇合作完成论文,他们深度剖析了中国古代“内圣外王”的思想,并通过对这一思想的考察,透视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融合与发展。张一品同学在论文中引用毛主席的诗句“百代都行秦政法”,并据此提出疑问:何以可能?其论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律的研读,深切论述了董仲舒思想对中华法系建构的作用。陈姝冰同学的的文章有新意,聚焦于当今社会的内卷与躺平现象,并结合中国古代儒道互补的思想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刘学猛同学的论文则深受书院耕读活动的影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讨论中国传统休闲观念与其当代价值。毕晟同学在写作过程中选择的考察中心非常新颖,他以“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为焦点,探讨了孔子何以为圣这一宏大的问题。徐迎熙同学的论文充分体现出学科交叉的思想,她结合自己的经管背景,以智慧城市为视角,深入讨论了为什么科技是价值中立的。同学们先是对彼此的作品进行了客观的互评,接着宋宽锋老师对于同学们的论文进行了逐一点评,他指出,同学们的才华与学术能力令他十分惊喜,其中有多篇作品令他眼前一亮,虽然大家的论文普遍存在逻辑不够严谨,亦或是结构不够完整、语言不够简练准确的问题,但本次论坛依旧是一次极富意义的尝试,或许会在同学们的学术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分论坛由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哲学书院《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读》课程助教杨宇翔主持,常永强、张海满老师进行点评。

刘梓聪同学以大电音寺为切入点,从多角度阐述了赛博空间中的流行音乐与佛教文化,结合了当下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角度非常新颖。何宛蓉同学在广泛阅读文豪苏轼的诗文作品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苏轼诗文中的禅意,并且把这种禅意和当时的社会思潮结合起来,旧题新论。张笑溪同学的论文见微知著,从地狱观念的传入入手,尝试论述中土生死观念演变这一广大的命题,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蕴含着哲思。景梓薇同学的论文同样与宗教相关,她聚焦于性别文化视域,并考证了漫长的宗教历史,探讨佛教中释迦摩尼佛的诞生。潘芷茵同学的论文同样受到了书院耕读活动的影响,她在劳动中收获了哲理性的思考,用活跃的思维发掘农禅传统中的劳动哲学。艾俊澎同学放眼将来,由价值中立的视角出发,对于未来人类的伦理价值进行了具有辩证色彩的思考。杨家硕同学的论文跳脱出传统思维,超越原本的中立思想,试图在科技与价值之间建立联系。汤祥同学将目光聚焦于镜像这一概念,论述了它作为废墟的建筑与作为阴影的价值。何雯文同学关注当下的前沿科技,并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作为指导,分析了NFT广泛的发展前景。王恺同学在对《资本论》这一著作的深入研究和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科学背后的哲学前提进行了严密证实。赵一正、马梓萌同学采用了合作写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了对国内跨越卡夫丁峡谷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两位老师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了逐一点评,常永强老师指出,本科生同学在论文写作中其实具有研究生乃至于博士生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更加新颖的视野以及对于当下社会更为敏锐的感知,令他欣慰的是,他在许多同学的作品中都看到了这一点。张海满老师也表示,同学们的学术研究前景一片大好,虽然现在大家的习作还十分稚嫩,在各类比赛中也不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但是论文写作的关键就在于反复修改,他认为在场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成为一篇优秀论文的潜质。

 

 

窗外的玉兰花逐渐显出最美的身形,合欢的清香弥漫在清晨的空气中,在这个明媚的晴天里,此次论坛闭幕式环节拉开序幕。此次论坛的闭幕式由王文琦老师主持。


 

张新玥、张瑞钰、任泽新、杨宇翔四位分论坛主持人分别对同学的论文汇报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总结。

 

 

宋宽锋教授为本次论坛总结发言,宋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几点体会:第一,此次同学们的论文写作质量高、专业性强;第二,论坛分会场的讨论体现出了学术的纯粹性;第三,书院的学子论坛等其他学生、学术活动将是大家大学四年中一段多彩的经历,这些回忆对于同学们来说重要且宝贵。

 

在总结发言之后,老师们为论坛的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了颁奖。

 

最后,石老师指出,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不骄不躁。今后,书院将继续每年筹办学子学术论坛,并围绕通识写作训练开展相关活动,希望同学们积极准备,共同努力把哲学书院通识核心课程学子学术论坛打造成陕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的品牌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