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14:30,哲学书院大型全新知识竞赛活动《月光宝盒——时光逆流而上,重现雅韵华章》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六艺楼报告厅顺利开展,近400名校内本科生参与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哲学书院第二课堂读书组和乐舞组承办,同学们反响热烈,踊跃参与。题目横贯古今、新颖多元,活动现场气氛活跃、互动频繁,呈现了一场优质精良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营造博学好知的校园文化氛围,承办单位精心设置了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赛制规则。比赛共分为三轮,前两轮设置综合题与抢答题,并将多种题目类型如视频题、文字题、图片题、音频题与数学题等多种形式融入其中,并做出难度区分,设置了一些考察同学们脑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的“翻盘分数翻倍题”;最后一轮则由车轮战与抢答题组成,题目难度逐渐增加,现场紧张刺激的气氛也愈演愈烈。



基于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火爆出圈,此次活动设置了“李白”“高适”两位主持人,两位挥毫写下大唐盛衰史诗的英才,携“月光宝盒”闪亮登场,带领八只经过初赛选拔、突出重围的参赛队伍“穿越时空”。幽默诙谐,妙语连珠,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知识问答环节,图文兼具、影音结合的各类题目吸引观众和选手一齐思考,共同沉浸在紧张刺激的答题氛围中。最为精彩的抢答环节,不仅考察选手的知识储备,还对其心理素质提出了要求。不少队伍在这一环节充分展现了自己丰厚的知识积累与敏捷的临场反应,将现场的气氛推至高潮。




后续的观众抢答环节中,观众的答题情绪同样高涨。环节伊始,同学们摩拳擦掌,认真思考,积极作答,台上台下同学们的不俗表现,让国学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彰显。

为全方位展现多元立体的中华文化,除了紧张刺激的答题环节,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乐舞展示节目。长笛《牧羊曲》以其特有的清雅悠扬将舞台变成了彼时的巍巍古寺,让远古的“荡涤之声”回荡在今朝;独舞《灯语长信》以“天下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为灵感,将执灯侍女的优雅从容融入到千年宫灯的古韵之中;古筝曲目《彝族舞曲》从轻拢慢捻的指尖中缓缓流淌,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如痴如醉地徜徉。长笛悠扬、舞韵优美、筝声流畅,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变为舞步与音符,近距离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经过激烈角逐,胜出的队伍终于诞生。获胜选手以其深厚的知识储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极快的反应力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和书院的奖品。台上台下的同学们也在一次次果断的抢答中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身份认同,感悟优秀文化的真谛。这场国学盛宴泼墨描绘长安万里诗情,形象展现秦汉辉煌底色,生动呈现明清瑰丽篇章,月光宝盒的时光穿梭,勾勒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国轮廓。





参赛队伍感言
哈哈小队:
参加此次“月光宝盒”知识竞赛,我们深感荣幸和自豪。赛中,我们与其他选手激烈角逐,体验到了知识的碰撞与火花。
比赛虽然紧张,但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诗歌、绘画、音乐、数学……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汇聚成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风貌。赛场上的参赛选手们,如同文化传承的使者,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此次比赛虽已落幕,但追寻传统文化之路仍将继续。我们将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充实自己,愿我们共同携手,让中华文化瑰宝熠熠生辉。
基因重组队: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溯着时间长河,追访古人的足迹。这次比赛内容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或朗朗诗词散入耳中,或遒劲笔墨泛于纸面,或古典礼乐阵阵响彻。“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欣赏这镌刻下千秋岁月的古诗词时,我不仅慨叹古人精湛的文学才华和瑰美辞藻,也领略到了古人的风雅仪礼和高洁志趣。总之,这次竞赛不仅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深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冰心曾言“文化如水,源远流长。传承文化,责任重大。”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言以队:
“没有对手就没有动力,我永远感谢对手”,何其有幸,我们能够和诸位强劲选手同台竞技,借鉴学习;也很感动,有暖心陪伴的队友,让我们从陌生人变成志同道合的益友。不论结果如何,我们收获了知识和情谊。打开月光宝盒,一睹中华五千年之绚烂;轻收月光宝盒,一品古籍之芳香。
所谓”学无止境”,通过这次交流,我们也认识到知识的欠缺。未来我们定会继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断学习,享受文化的熏陶。

偏偏要和你作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的活动,如同一次精神的历练,让我穿越知识的海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沉与魅力。活动中,我们既品尝了答对问题的喜悦,也领略了知识无涯的敬畏。正如古人所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我们愿不断探索、学习,让知识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最后也要感谢书院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得以领略万古长明的中华经义。为者常成,行者将至。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机会参与这样意蕴深刻的活动。
行有余力队:
《 论语·学而》中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叫这个名字也即想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同时也想和大家共勉。学习不光要学自己的专业课,也要把眼光放到我们传统文化上。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学者历代不衰。文化的是靠着一代代的人,点点滴滴积累传承下来的。本次能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君站在比赛舞台上交流,也让我们感到十分荣幸。比赛不是目的,通过比赛让大家更多的对我们的文化感兴趣,才是真正矢的所在。

外哲柳叶刀队:
语言和文字的魅力,就在于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的力量,让其在文学和诗意的世界里得到永生。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而后自人间漫浪平生事,南北西东,出门一笑,月落江横。诸君于那日相会,以文会友,实乃君子之交,其淡如水。问余何适,廓尔忘言。惟愿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此去山长水阔,漫漫其远,诸君珍重。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处处是相逢。

从容应队:
“李白”与“高适”在台上出题,让人代入感颇深。我们仿佛真的穿越了时空,亲自开启了雅韵华章。活动中依次穿插的竹笛演奏、长信宫灯舞蹈表演和古筝演奏,赏心悦目。知识抢答环节激动人心、精彩连连。参加本次知识竞答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储备,还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这样就队:
古人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不但可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而且可以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以带来认知社会的新视野和新境界。通过这次竞赛,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人文知识上还有许多欠缺,在日后我们也会积极阅读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做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通过此次知识竞赛活动,大家在学习到文化知识的同时,还体验到了抢答的紧张体验、欣赏到了精彩绝伦的表演。有效地在全校范围内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体会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将中华文脉在青春的快乐中赓续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