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师资 >> 课程设置 >> 正文

刘学智、王文琦:《〈老子〉与〈庄子〉导读》课程大纲

发布日期:2019-05-30    作者:     来源:     点击:

哲学书院通识系列课程

《老子》与《庄子》导读

课程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老子》与《庄子》导读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aozi and Zhuangzi

3.教师姓名:刘学智

4.教师职称:教授

5.助教:王文琦讲师;何大海讲师

6.课程教师教学特色与科研情况:

刘学智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研究方向:道家与道教研究,汉唐三教关系研究;关学研究等。主编《关学文库》;代表性论著有:《关学思想史》、《儒道释与中华人文精神》、《中国哲学的历程》等。主讲课程:《佛教与道教概论》、《汉唐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先秦诸子哲学研究》等。


(二)课程介绍:

《老子》与《庄子》是道家哲学中最为重要的两部典籍。老子是道家的鼻祖,他是世界与中国的智慧象征。今传本《老子》分上下篇,约五千言,是用韵文写的哲理诗。《老子》最重要的注疏版本有:西汉河上公本“王弼注本”;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三篇等,其中“王弼注本”的影响力最大。

《庄子》一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形式,其文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借古圣先哲传达自己无成见之意故《庄子》的暗示性和涵盖性十分广大,给人以广阔想象空间、创造性思考与收获。庄子的学说富含批判精神和超脱态度,它启发我们破除成心,跳出藩篱,超越彼此是非,把握“道枢”。

《老子》和《庄子》是一种“原始反终”思维智慧。这正印证了道家之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的观点,他们“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善于总结历史,随世事变迁做出最明哲保身、逍遥自然的合理选择从而与儒家形成互补而不可相替代的独特智慧。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道家学派形成的基本规模及后世影响,体会其自由的生命气象。

2、了解儒道互补的文化根源,体会道家立基于“反向溯源”的思维方式。

3、培养开阔、放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多维的思考视角的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4、古为今用,培养天地一体、德慧通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课程大纲

本课程设置36课时,2个学分。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

第一讲:序言·道家哲学的由来及儒道互补的智慧

第二讲 :老子的其人其书及后世影响

第三讲:老子的“道论”与辩证哲学

第四讲:老子哲学的工夫与境界——为道与为学 

第五讲:老子的政治哲学——从“致虚守静”到“无为而治”

第六讲:老子的生态、人文智慧

第七讲:老子的语言世界

第八讲:《道德经》选读

第九讲:《道德经》选读二

 

下部

第十讲:庄子其人其书及后世影响

第十一讲:庄子的“道论”与“艺论”

第十二讲:老庄道论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三讲:坐忘、心斋与丧我

第十四讲:“真人”的“逍遥”境界

第十五讲:“莫若以明”的“知论”

第十六讲:《庄子》选读一

第十七讲:《庄子》选读二

第十八讲:结语·老庄哲学的当代意义


(五)参考书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2、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4、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