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科技伦理学
课程号:ZXSY56
教师姓名:常永强
教师职称:讲师、硕士生导师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层面,使学生掌握伦理学基础理论和发展历史,了解科技前沿所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并能应用伦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2. 思维技能与情感层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案例讲解和言传身教,使学生在精神和道德层面得到升华。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曲直,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影响。尤其是引导理工科学生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能够始终坚守道德底线。
三、课程大纲
第一章:何谓科技伦理学?
主要内容:伦理学基本理论与发展历史、科技伦理学的含义
※重难点:(1)、使学生对伦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尤其是熟练掌握三种主要类型的规范伦理学;(2)、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学时:4
第二章:科学技术是价值中立的吗?
主要内容:科学家需要进行道德考虑吗?科学能解答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吗?科学无国界吗?
※重难点:(1)、休谟问题:“是”与“应当”之间的鸿沟;(2)、摩尔“自然主义谬误”与元伦理学的兴起;(3)、科玄论战:丁文江与张君劢之争;(4)、美国是否有权遣返中国留学生。
学时:4
第三章:金钱不能买什么?
主要内容:迈克尔·桑德尔《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
※重难点:(1)、科技加剧不平等,使人输在起跑线上,富人是否可以通过金钱获得基因编辑、科隆技术、器官移植等生存优势;(2)、现代技术运用因资本、市场和超高利润等因素的强力驱动而带来的强制性实施,以及这种实施所可能或实际带来的消极影响。
学时:4
第四章:人会成为科技的奴隶吗?
主要内容:近代哲学家对工具理性的批判
※重难点:(1)、马克思的技术批判:《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2)、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异化思想:卢卡奇、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3)、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学时:4
第五章:全球化抑或“X国优先”?
主要内容:科技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
※重难点:(1)、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专业分衍,多学科多技术之间的交叉与互联必将比任何时候都更显紧迫和必要;(2)、现代科技应用的全球化及其带来的合理监控困难或客观风险;(3)、技术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势必冲击民族国家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学时:4
第六章:未来简史:“共产主义”抑或“美丽新世界”?
主要内容: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未来
※重难点:(1)、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共产主义能否借助科学技术得以实现,能否克服能源危机从而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2)、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奶头乐,凯勒奇计划,社会精英借助科学技术实现全面统治。
学时:4
第七章:“我”是谁?——生命伦理学
主要内容:生命伦理学经典案例讲解
※重难点:转基因、克隆人、干细胞、器官移植、安乐死、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基因编辑、亲子鉴定、变性手术、动物实验等引发的伦理与社会问题
学时:4
第八章:黑客帝国——网络伦理学
主要内容:网络伦理学经典案例讲解
※重难点:元宇宙、比特币、芯片、脑机接口、虚拟现实、黑客、天网监控等引发的伦理与社会问题
学时:4
第九章:超限战——未来战争
主要内容:军事前沿技术经典案例讲解
※重难点:核技术、太空武器、星链、无人机、纳米技术、生物战、传染病、疫苗安全等引发的伦理与社会问题
学时:4
其它教学环节:由助教组织学生进行课下阅读和讨论,阅读内容从参考书目中选取,共18学时。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整理思路,课上由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做汇报,展示PPT,汇报结束之后再由老师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由助教负责组织课下读书小组,掌握伦理学基础理论和前沿科技问题。
四、教材、参考书目
1. 选用教材
《与善同行:当代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与价值抉择》,李建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6
2. 主要参考书目
《超级智能》,尼克•波斯特洛姆著,译者: 张体伟、张玉青,中信出版社,2015-1
《我们的后人类未来》,弗朗西斯·福山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译者: 黄立志,2017-1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迈克尔·桑德尔著,中信出版社,译者: 黄慧慧,2013-6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尼尔•波斯曼著,中信出版社,译者: 何道宽,2019-4
《娱乐至死》,尼尔·波斯曼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章艳,2011-6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韩炳哲著,译者: 程巍,中信出版社,2019-1
《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范瑞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
3. 其它学习资源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与伦理”公开课,网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C4y1p7L9?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五、课程学习建议
1.积极参与课下自学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哲学和伦理学基础知识,对科技前沿引发的伦理困境感兴趣。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居安思危,关心社会问题与人类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