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哲学书院在文澜楼C段二楼报告厅举行2021年“家乡田野”的寒假返乡社会实践结项总结会。哲学书院常务副院长、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教授,哲学书院通识中心主任尹兆坤老师、办公室高洋老师及本次实践的11个项目团队40多名同学参会。会议由通识中心副主任王文琦主持。哲学与政府学院团委书记王颢、本科生辅导员张凡,社会学系肖阳、张方旭四位老师作为评委嘉宾莅临指导。
结项会上,王文琦老师首先介绍了哲学书院本次家乡田野的主题实践活动的初衷,并对本次参会的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欢迎,对大家在社会实践项目中的付出和对书院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后,尹兆坤老师对此次寒假实践返乡实践的顺利开展给予充分肯定。尹老师谈到,2020年暑期的“关中文化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是书院在社会实践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同学们对关中风土人情进行考察研究,取得非常可观的成效。此次2021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则以“乡土调研与哲思生活”为主题,同学们在春节之际,利用寒假的返乡时间,重新了解家乡风貌、认识中国社会,在调查研究中升华对祖国、家乡和人民的感情,并且在寒假实践积累基础上,更是孵化了10个团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接下来由各项目团队对寒假返乡实践进行汇报和现场答辩。首先是以“寻找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家乡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调研”为选题方向的两个团队。“民族地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宁夏同心县的调查分析”项目负责人马晓乐同学就如何利用发展民族地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达到脱贫致富做出分析,并且结合假期调研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杨婧怡同学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生动实践——油城克拉玛依变迁的精神动力”项目执行情况,对西部石油城市克拉玛依如何崛起及其崛起背后的精神力量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利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推动城市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在家乡民俗风情调研的选题方向上,“闽南风狮爷文化起源、流变与现存状况调研”项目负责人江云璨同学结合团队在历史文献研读与田野考察方面的发现,梳理了闽南地区特有的风狮爷文化,以期架起风狮爷文化联通过去、走向未来的桥梁,对风狮爷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深刻思考。
甘世云同学主持的项目团队基于对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乡镇产业现状的考察,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产业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规划方向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对本次实践中团队遇到的问题和之后参加创新创业类项目的改进方面进行了初步梳理。
接下来的三个项目围绕传统书院和书院精神展开调研实践。王沁霖同学以云南大理的西云书院为例,结合自己的就读经历和书院目前发展现状,对古代书院的传统教育传统和现代转型中的困局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传统书院如何在转型中既保留书院精神和本土特色,又紧跟时代脚步创新发展。
张心怡同学的项目团队通过对关中地区的关中书院、横渠书院和岭南地区的玉喦书院、筼筜书院的考察,重新审视绚丽多彩的传统书院文化,认为传统书院的转型需确立明确目标,并在转型过程中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
刘学猛同学结合团队基于沈阳银冈书院、曲阜尼山书院、长沙岳麓书院的实地调查,探索传统文化和群众生活相结合、文化遗存与文化活动相结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可行性途径,为实现书院文更好落地群众生活进行思考。



在家乡哲人选题方向上,周恺人同学对本项目团队对黄宗羲思想、行事与宁波商帮文化的互动关系探究进行汇报,对团队在假期间开展的读书会和实地考察做了细致梳理,并提出在结项后将会尝试以口述史(访谈)的方式,围绕“黄宗羲经济思想与邵逸夫”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究。潘芷茵同学以文献研究为主,结合实地考察情况,分享了其关于陈白沙学术史定位的阅读札记和在文创方面的思考。


邓巧悦同学代表“返乡人和进城者的寻觅——现代性视角下的城乡对立与个体自我认同”项目团队进行汇报,她对本项目的选题、前期准备、实践的具体开展及成果做了细致介绍。
各位团队汇报期间,评委老师们分别结合各团队项目特点,针对个项目题目的选择、项目的意义和执行过程、调研报告的撰写、项目进一步深入的可行性及创新创业类项目相关标准的对标等方面进行细致点评和指导。
会议第三阶段,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王顥老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类项目和赛事进行系统解读。王颢老师首先强调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项目对个人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对学校双创类赛事获奖方面的政策支持;随后王老师从选题方向、选题原则、选题策略、评审重点等方面对“双创”项目和“互联网+”、“挑战杯”、“创星杯”等赛事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王老师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好学校和书院提供的良好平台,积极参加双创项目和竞赛,珍惜大学时光,有所作为和担当。
接下来在大学生“双创”项目竞赛经验分享环节中,2017级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的路鹏飞同学和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的杨淑婷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
路鹏飞同学以《青春何惧“挑战”--双创竞赛全过程备战方略》为题,从“什么是双创赛事”、“如何备战挑战杯与互联网+”、“学校为创新项目转化所提供的保障内容解读”三方面对双创竞赛的备战全过程做了具体的介绍。杨淑婷结合自己在陕西省白河县开展的秦巴山区乡村振兴调研,从实践调研注意事项、社会实践到创新创业、“互联网+”项目参赛经验等方面做了《从“白河之行”到“红烛启明”——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的主题报告,并建议同学们在项目筹备期间要保持热情、积极提升个人能力,做好详细规划。

最后,哲学书院常务副院长、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袁院长对各项目团队在寒假两个多月期间对家乡各方面调研取得成功表示肯定,并代表书院对此次寒假返乡实践的相关负责老师、两位主题分享的同学与各实践团队同学们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传承书院优秀传统,挥洒热情与汗水,用满腔热血彰显出筑梦新时代的青春力量,在理论转化成实践的探索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