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礼竞艺,立德正己——国学体验坊之古礼研习活动
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表达载体之一,讲究积极、谦和、礼让、庄重,重视人的道德自省。第二届书院文化节期间,哲学书院将组织开展射礼沙龙和射箭、投壶比赛活动,纵箭穿云,体验传统射礼之美,使学子在历史斑驳的痕迹中触摸圣贤文化,开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认知。
一、活动主题
习礼竞艺,立德正己
二、活动时间
10月28日-10月31日
三、参与对象
哲学书院师生、哲学专业本科生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古礼沙龙
主讲老师:王文琦
主要内容:《仪礼·乡射礼》阅读,传统礼仪讲解
参考资料:[清]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杨天宇《仪礼译注》
时间:10月28日(周三)下午16:30-18:00
地点: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413研讨室
(线上参与方式:腾讯会议 )
(二)现场教学与练习
指导老师:体育学院黄聪教授
时间:10月31日(周六)上午9:00-11:30
内容:射箭和投壶的现场教学与练习
地点:长安校区图书馆北侧校友林
(三)射艺比赛
时间:10月31日(周六)下午13:30-18:00
地点:长安校区图书馆北侧校友林
流程:
时间 |
流程安排 |
13:30 |
签到 |
13:40 |
赛制与流程讲解 |
13:50 |
行礼开幕 |
14:00 |
排名赛 |
16:20 |
中场休息 |
16:30 |
决赛 |
18:00 |
颁奖闭幕 |
(具体时间依据比赛当天进度调整)
(四)活动奖励
1.排名赛晋级前30名,可获书院定制纪念品。
2.决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可获获奖证书、书院定制奖品。
五、注意事项
1.凡报名参与者必须参加沙龙活动,要求提前阅读文本。
2.活动期间所有参与者必须注意人身安全,服从统一安排。
3.未尽事宜,由哲学书院负责解释。
六、射礼知识拓展
1.射箭
“男子生而有射事,长学礼乐以饰之。”古人把射箭作为必须掌握的人生技能,这更是“礼、乐、射、御、书、数”孔门六艺之一。古人选“士”之时,首重德行之考量,然后即取决于射。同时,射礼在先民的语义里更被赋予了“求仁”和“观德行”这样一个化民成俗的重要内容。“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求反诸己而已矣。”
射,是体力与智慧的竞争;礼,是进退仪容的艺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弓箭被赋予了丰富了人文内涵,兼具体育精神、文化礼仪、道德内涵。射礼既然成为一种“礼”,就不仅仅局限于射箭本身,其背后的文化意义,随着时代演进而变化。

汉画石中的射者
《谷粱传集解》中:射以不争为仁,揖让为义。恰如当今比赛中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礼记·射义》云: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又载:射者,人之道也。射者,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而求己而己矣。
关于射礼,其本意并非一单纯射术或竞技类武事活动,古人把其提高到关乎于社稷安危的高度:“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同时,之于个体之考量,射礼还是以“求仁”和“可以观德行”的仁人君子之道。

2.投壶
最早的投壶不是游戏,是诸侯国间的国家礼仪,与古人热衷的射箭密切相关,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
投壶,就是把没有箭头的箭杆投到酒壶中去。这样一改就省力多了,用不着费劲拉弓,也不需要平时练习,到时拿起箭杆就投。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

河南南阳汉画像馆藏《投壶图》
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投壶成为游戏,是战国后期才开始的,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醉翁亭记》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这个游戏。投壶是在宴饮时所行礼仪,行礼者皆着汉服礼服。
《左传》记载:晋昭公大宴诸国君王,举行投壶盛仪。壶中满盛红小豆,使箭不能跃出,每投一次,不得重复,可以轮回。这里所描述的情景,明确指出是为国礼。

五代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所绘投壶
《礼记·投壶》: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可见投壶之戏,要义有四:须分主宾,更当饮酒,理论才艺,讲究礼仪。甚是古雅,绝非简单的寻常游戏。

投壶之礼示意图
七、报名方式
戳链接或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参与文化节精彩活动!
https://www.wjx.cn/jq/93222008.aspx
(此报名表包括文化节系列活动,已填过的不需重复报名)
报名完成后进入射礼活动QQ群:622016429
哲学书院
关中文化研习社
202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