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哲学书院第六届哲学与通识教育工作坊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4-12-10    作者:     来源:     点击:

哲学书院第六届哲学与通识教育工作坊顺利召开


2024年12月7日,哲学书院第六届哲学与通识教育工作坊在学校长安校区召开。本次工作坊以“书院归来——书院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同济大学、贵州大学等1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以及厦门筼筜书院等10余所民间书院的院长、山长,共计20余嘉宾参加。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哲学书院副院长石碧球教授主持。

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丁为祥致辞中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书院在新时代的归来与复兴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坚守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的精髓,又要积极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探索书院发展的新路径,为新时代教育创新提供参考。











工作坊主题报告共分上下两场。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刘强教授主持。北京敬德书院高峰老师分享了敬德书院在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经验,他强调,书院教育应在传承性和创新性之间找到平衡,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中国关工委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北京人文国学院院长蔡恒奇老师“文德共化”的角度,从立心、立身、立命三个维度探讨了书院教育现代公民人格培养中的实践路径。西安外事学院方教育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丰乾教授探讨了在技术发展背景下书院教育的新形态,指出虚拟书院的发展为书院教育提供了新契机,但其核心仍是良知的发动。厦门筼筜书院创始山长王维生以中国当代书院40年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提出书院应积极参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为教育改革注入活力。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院长丁为祥教授指出,书院发展应注重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儒学的现代转化问题,其核心是儒学如何融入现代社会,并为国家治理和社会重建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其次,书院教育应重视公民人格的培育,将传统君子人格进行现代转化,从而形塑当代公民人格。最后,书院教育的课堂实践应将知识传授转化为思想操练,使书院成为学生人格修炼的重要场所。石碧球详细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的建设经验。他提出,哲学书院充分发挥哲学学科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性作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跨学科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路径,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跨学科品质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持。

第二场主题报告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宋宽锋主持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刘强教授分享了他在书院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指出现代大学教育的学科划分过细限制了学术视野,而书院教育的跨学科特质为教育革新提供了可能性。贵州大学文学院赵永刚以濂溪书院与王阳明哲学为例,探讨传统书院精神对现代教育的启发。青海师范大学左克厚教授分享了他创办民间书院的经验,强调书院应成为现代人际交往和精神交流的平台,补充现代教育中的人文不足本源社区书院官渡分院宋纪强则从社区书院的视角,分析了社区书院在教育理想与企业化运作间的平衡策略。德清书院的蒋风冰老师提出,现代书院应贯通文史哲,融入多元文化视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

主题报告后,与会老师围绕民间书院与高校书院的携手与融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无论是制度化的高校书院,还是灵活多样的民间书院,都在知识传承与人格培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会议的闭幕式由石碧球主持。他总结道,无论是制度化的高校书院,还是灵活多样的民间书院,都在知识传承与人格培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未来,书院教育需进一步回应时代需求,推动书院体系改革创新,为新时代教育培养兼具知识与品格的人。

在热烈的交流与探讨中,哲学书院第六届哲学与通识教育工作坊圆满落幕。本次工作坊深化了书院教育的学术与实践研究,为大学书院与民间书院的交汇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新时代教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