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课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师资 >> 师资力量 >> 任课教师 >> 正文

丁为祥

发布日期:2019-01-09    作者:     来源:     点击:


1 基本信息 

姓名:丁为祥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儒学

毕业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武汉大学(博士)

电子邮箱dingweixiang@263.net

2 个人简介

  丁为祥,男,1957年生,1982年大学毕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1999年博士毕业。自1987年毕业留校,一直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

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工作(从西安文理学院到陕西师范大学);自研究生毕业以来,一方面担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致力于中国儒学尤其是宋元明清哲学的研究;自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始全身心投入于中国儒学的教学与研究。目前,不仅担任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儒家哲学思想)、哲学系本科生的专题课程(儒家哲学专题),同时还分担人文社科类研究生(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宋明理学原著导读、中国近现代哲学原著导读)以及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的课程(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专题)。据中国独立第三方教学评价网站——评师网联合搜狐教育频道公布,2011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专业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211类院校)。

  自任教以来,个人探索、研究的路径大致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中国哲学,又由中国哲学而中国儒学的历程,并坚持以人生的安顿与完善作为儒学研究与诠释的主要方向,而以思与修的交尽互证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不仅要关注儒学的历史,而且更要关注儒学的未来走向,不仅注重儒学精神的人生落实与现实担当,同时也注意对儒学历史的反省、诠释以及与不同文化、不同思想流派的交流和对话。新世纪以来,同时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和中华朱子学会的理事。

  近30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一项为重点项目),参加中宣部、财政部和教育部三部联署的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的编写任务,现已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3 其代表性的专著和论文

3.1 专著:

[1] 《实践与超越——王阳明哲学的诠释、解析与评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

[2] 《熊十力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6月(该书2004年获陕西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该书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2 论文:

[1] 《张载虚气观解读》,《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2期。

[2] 《从“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论的形成理路》,《孔子研究》2001年第3期。

[3] 《罗钦顺的理气、心性与儒佛之辨》,《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3期。

[4] 《张载太虚三解》,《孔子研究》2002年第6期。

[5] 《明代心学的形成机缘及其时代特征》,《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3期。

[6] 《叩问良知的不能——关于儒家道德理性的反思与检讨》,加拿大《文化中国》 2005年第2期。

[7] 《墨家科学理性的形成及其中绝》,《自然辩证研究》2005年11期(与文光合作,第一署名)。

[8] 《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内在张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9] 《中国智慧的具体性及其解读——21世纪文化重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9期(与文光合作,第一署名)。

[10] 《气学——明清学术转换的真正开启者》,《孔子研究》2006年第3期。

[11] 《张载为什么著< 正蒙>——< 正蒙>一书之主体发生学考察》,《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

[12] 《告子的“生之谓性”及其意义》,《文史哲》2007年第5期。

[13] 《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4期。

[14] 《从“我固有之”到“天之所与”——孟子对道德理性发生机理、内在依据与存在根源的探讨》,《哲学研究》2008年第8期。

[15] MENGZI'S 孟子 INHERITANCE, CRITICISM, AND OVERCOMING OF MOIST THOUGHT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2008,3

[16] Desiny and heavenly or dinances:Two perspectiv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eaven and heman being in Confucianism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volvme4 Number1March2009

[17] 《践形与践行——宋明理学中的两套功夫系统》,《中国哲学史》2009年第1期。

[18]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思考——以张载为中心》,《文史哲》2009年第2期。

[19] 《生存、认知与人生境界——王阳明龙场大悟的发生学考察》,《哲学研究》2009年第11期。

[20] Taking on proper Appearance and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Two Different Systems of Effort in Song and Ming Neo-Confucianism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volvme5 Number3 September2010

[21] 《如何进入朱子的思想世界——朱子哲学视野的发生学解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2] 《牟宗三“即存有即活动”释义》,《文史哲》2010年第5期。

[23] 《从“以经解经”到“以意逆志”——张载的经典诠释及其意义》,《复旦学报》2010年第6期。

[24] 《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思想史意义》,《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25] Zhu xi’s Choice,Historical Criticism and Influence——An Analysis of Zhu xi’s Relationship with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volvme5 Number4 September2011.

[26] 《从理学不同的反佛侧重到研究理学之不同进路——以张载、罗钦顺为例》,《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1期。




 

上一篇:寇东亮

下一篇:戴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