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教育 >> 通识教育 >> 正文

《基督宗教与西方文明》第一次讨论课纪要

发布日期:2020-04-04    作者:包凌峥     来源:     点击:

3月30日至4月2日,《基督宗教与西方文明》2020春季学期班第一次讨论课在线上成功举行。本次讨论课以《圣经》“创世纪”篇前十一章为主题文本。围绕着这一部分所叙述的创世故事和初民传说,同学们开展了异彩纷呈的探究,触及了基督教神学和西方文化史上的诸多核心议题。本次讨论共分先后4轮,采取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语音通话的形式。针对每一位报告人直播分享的话题,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3月30日晚,第一轮讨论正式开始前,宗晓兰老师向与会同学们介绍了选取“创世纪”前十一章作为本次讨论主题的原因。她指出,这部分内容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在信徒心目中并非完全是虚构的,而是属于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此外,这部分内容讲述了上帝创世造人和人类初民的经历,因而对于理解希伯来民族的整体世界观和人性观等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宗老师还对同学们撰写的讨论稿给出了积极评价,并期待大家能够在本次讨论课中呈现出较好的状态。

第一轮讨论中,同学们主要就创世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罪和恶的起源、两性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梁美玲同学比较了基督教“创世论”和现代自然主义思潮所推崇的“进化论”之间的异同。张国敏同学比较了希伯来民族和汉族的创世神话所反映出的两个民族之间特性的异同。韩智康同学的研究试图纠正学术界关于《圣经》是人类中心主义之源的观点,指出《圣经》其实体现了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想。柴蓉同学解读了《圣经》所寓含的希伯来民族精神的几大要素。王子安同学研究了文本中的造人故事所传达的性别观念,指出《圣经》所描述的两性关系既有不平衡,也体现着同一性。田落雨同学也研究了《创世纪》叙事的性别观问题,指出经文流露出了浓厚的父权色彩。刘兢哲同学也探究了创世论和进化论的异同,并指出宗教信仰和科学理论其实在本质层面缺乏可比较性。卢海成同学论述了人文主义兴起前后,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等问题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袁子墨同学介绍了基督教有关“罪”与“救赎”问题的基本思想,并对比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在救赎问题上的区别。王菲同学揭示了《圣经》中其实存在着有关创世叙事的两种表述。郑佳炜同学比较了《圣经》、马克思主义和新康德主义代表卡西尔在“人与动物的区别”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3月31日晚进行的第二轮讨论则主要聚焦于人性中善恶面向的关系和死亡等话题。于巍同学概述了她阅读主题文本各部分的感想。周恺人同学研究了基督教语境下“恶的来源”问题,并指出人的自由意志是恶的根据,恶起源于人对自由意志的滥用或善的匮乏。何靓怡同学比较了基督教与儒家对于“死亡”问题的不同思考路径,描画了基督教死亡观的超越性意味和儒家的人文主义基调。高愉涵同学解读了《圣经》中对人性中善的方面的规定。霍美林同学讲述了她所理解的基督教的死亡观,并指出基督教强调死亡问题恰恰同时体现了其对在世生命的重视。刘钰瑶同学阐述了经文所表表述的死亡观,并对比了现代人对死亡问题的回避态度。吕航同学结合“时间”问题在西方思想史上的演变脉络,探讨了奥古斯丁的相关理论。田萌同学分析了死亡问题对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意义和基督教死亡观的具体架构。郭雯婷同学从四个方面着手探究了上帝与人的复杂关系。田苗同学对上帝的创世活动及其与人和自然的关系,指出介于上帝与被造物之间的是一种类似于母爱的联结。最后,李雨菲同学从性别问题角度表达了她对《圣经》的看法。

4月1日晚进行的第三轮讨论课仍然对人性论问题有较为集中的关注。张穆之同学比较了孟子的“性善论”与基督教的“原罪”思想。赵月月同学在反思“原罪说”的基础上探讨了“恶”的起源问题。解林森同学比较了《创世纪》和《孟子》人性观的异同之处,并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为一神论和人文主义的不同旨归。宋瑾玲同学抉发了基督教关于人性善的方面的观点,并结合历史分析说明了后来性恶论向度变得更突出的原因。廖明一同学分析了《圣经》文本和思想家们对善恶问题的讨论,并论证了人性“恶”的存在与上帝的全善品格并不相悖。朱静同学梳理了现代学者对《圣经》中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然后从对创世叙述和宗教节俗的角度对这些批评进行了反驳。罗扬同学尝试着从糅合了空间和时间的四维视角出发,解析希伯来人宇宙观的内在逻辑。王心悦同学围绕着“恶从哪里来”这一中心问题,分别考察了“女人(夏娃)”“蛇”“人心”三种可能的解释。覃怡佳美同学通过对《圣经》中两种造人叙事的细致解读,明确了基督教观念中“灵魂”的本质是“使人之所以成为人”。

4月2日晚进行的最后一轮讨论话题多样,各具新意。文韬同学发现了《圣经》的创世叙事表露出基督教信仰对概念对称性的注重。王雨佳同学表达了对人性之善恶品格和上帝之全善设定的反思。李淼同学以美国政治为案例研究了基督教原罪说对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及建制的深远影响。齐以恒同学探讨了备受质疑的上帝全善性与恶的存在之间的悖谬关系,并介绍了诺斯替主义的创世神话,指出创世论其实可以由不同的形式进行构造。王奕童同学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性的善与恶、死亡和永恒等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阅读《创世纪》的体会。邓巧悦同学为《圣经》的生态和谐思想进行了辩护。赵雯佳同学从两性关系、自由意志和罪恶的形成等问题对创世故事进行了解读。乔晓伟同学从进化论的疑难和关于人工智能的构想方面对基督教创世论进行了颇富创意的重构。高丽芳同学比较了基督教创世故事和中国创世神话的区别。宿颖宁同学也从起源神话的比较着手,分析了中西人伦观念的差异。黄思铭同学对《创世纪》叙事各环节中上帝与人的关系发生的演变进行了梳理。李佳同学探讨了创世叙事所呈现的人性变化和基督教信仰所给出的救赎之道。

在各轮讨论中,基于恶的来源和两性关系等热点问题,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两性关系问题上,有一些同学指出,上帝造人的过程是先造出男人亚当,然后再以亚当的肋骨造夏娃,这一细节暗示着基督教观念中的两性不平等地位,另外一些同学则认为,这一论述主要是为了强调男女的同源一体及在“人”这一类概念中的互补关系,应当从强调精神沟通的方面予以认识。还有同学提出,《圣经》中的类似问题是有特殊语境的,我们不应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评价古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认知结果。恶的来源问题与如何解释亚当、夏娃背叛上帝意愿摘食识善恶果这一行为的问题密切关联。有的同学认为,在亚当、夏娃摘食果子之前,他们处于懵懂状态,无善恶之别,在食用了善恶果之后,才形成恶的意识。有的同学则认为,在摘果子之前,他们因具有上帝的形貌所以是善的,恶的形成应从他们滥用了自由意志、违背上帝命令这一角度来解释,灵魂因受了蛇(撒旦)的引诱而发生了堕落,从而造成了善的缺乏即恶。还有的同学认为,他们摘食果子之前处于愚昧状态,因摘食果子而具备了识别事物的智慧,而上帝试图控制他们心智的行为表明上帝的全善品格其实是值得批判的。

经过本次讨论,同学们以各自的兴趣为线索,对迄今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汇总和梳理,也发现了自己在面对基督宗教这一对人文素养提出了全方位要求的研究对象时所显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在观点的碰撞和知识的交汇中,同学们也对未来的学习目标形成了更为明确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