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儒家工夫论这一主体所涉及的核心人物及其相关的工夫论思想,了解儒家工夫论所涉及的主要话题,了解儒家工夫论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意义。
2. 能力与思维目标:培训学生阅读和分析中国古典文本的能力,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与视角;培养学生运用儒家工夫论进行修身养性、变化气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加深学生对理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时代性与普遍意义的认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1讲:引论:工夫论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2学时)
主要内容:(1)皮埃尔·阿道关于现代哲学与古代哲学的区分;(2)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3)儒家工夫论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对象,了解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儒家工夫论等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哲学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儒家工夫论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其他教学环节:听取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想法与建议。
第2讲:前孔子时代的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殷周时期的宗教观念;(2)《诗经》、《尚书》中的工夫论。(3)《诗经》、《尚书》中相关工夫论与殷周宗教观念的关系。
教学要求:使学生对殷周时期的宗教观念有基本的了解;使学生对《诗经》等经典中的工夫论有基本的了解。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殷周宗教观念及其工夫论的现代意义。
第3讲:孔子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孔子其人;(2)《论语》其书;(3)儒家学派的特点;(4)孔子工夫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使学生对孔子、《论语》以及儒家文化的特点有基本的了解;(2)使学生对孔子工夫论的基本内容有系统的了解;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孔子工夫论与《诗经》、《尚书》中的工夫论的差异。
第4讲:颜子、曾子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颜子与颜子的工夫论;(2)曾子与曾子的工夫论。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颜子其人与其工夫论的主要内容;(2)使学生了解曾子其人及其工夫论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颜子工夫论中的内圣外王面向;曾子工夫论身心交养的内涵。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内圣与外王的关系、身心关系与身心修养。
第5讲:思孟学派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思孟学派简介;(2)子思其人与其工夫论;(3)孟子其人与其工夫论。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思孟学派的基本情况;(2)使学生了解子思其人及其工夫论的主要内容;(3)使学生了解孟子其人及其工夫论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素位之学的基本内容;尽心、知性、知天的内涵与关联。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中西文化中的事天(神)与修德的关系。
第6讲:荀子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荀子在儒家学派中的特殊位置;(2)荀子工夫论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荀子其人与其工夫论的理论前提与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荀子人性论的内涵、化性起伪的内涵。
其他教学环节:性善论与性恶论对工夫论的影响。
第7讲:周敦颐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周敦颐其人;(2)周敦颐的工夫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周敦颐其人及其历史地位;(2)使学生了解周敦颐工夫论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价值重估与工夫周敦颐工夫论的起点;周敦颐的诚的工夫。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选择在现实中的体现。
第8讲:张载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张载其人与其思想特色;(2)张载工夫论的主要内涵。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张载气论的基本内容;(2)使学生了解张载工夫论的主要内容;(3)《西铭》的内容与价值。
重点、难点:张载变化气质的工夫论思想;《西铭》的核心内容与价值。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张载变化气质的工夫论及其现代意义。
第9讲:程颢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 (1)程颢其人及其历史影响;(2)仁论与识人工夫;(3)定性与定心;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程颢的识人工夫;使学生了解程颢的定性工夫
重点、难点:程颢工夫论识仁工夫的内涵与进路;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定性与定心的关系。
第10讲:程颐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程颐其人及其历史影响;(2)格物致知的工夫论内涵与意义;(3)居敬集义的工夫与意义。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程颐其人及其工夫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格物致知的工夫论的现实意义。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程颢与程颐工夫论的差异。
第11讲:湖湘学派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胡宏其人与其工夫论;(2)张栻其人与其工夫论。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胡宏其人及其工夫论的基本内容;(2)使学生了解张栻其人及其工夫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湖湘学派先察识后涵养的工夫论的意义及其反思。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湖湘学派工夫论的存在的理论偏差。
第12讲:陆九渊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陆九渊其人及其思想特色(2)陆九渊的工夫论内涵与特色。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陆九渊其人与其思想特色;(2)使学生了解陆九渊工夫论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陆九渊发明本心、涵养扩充的工夫。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陆九渊工夫与孟子工夫论的关系。
第13讲:朱熹的工夫论(4学时)
主要内容:(1)朱熹其人及其历史地位;(2)朱熹思想的集大成特点;(3)朱熹的工夫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朱熹其人与其历史地位与思想特色;(2)使学生了解朱熹工夫论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朱熹先涵养后察识的工夫进路;朱熹格物致知工夫的理论内涵与意义。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朱熹工夫论与湖湘学派的差异及其优劣。
第14讲:王阳明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王阳明其人与其历史影响;(2)王阳明的工夫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王阳明其人与其历史影响;(2)使学生了解王阳明思想的主要特色;(3)使得学生了解王阳明工夫论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王阳明良知说、王阳明的致良知工夫。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王阳明工夫论与孟子、朱子的异同。
第15讲:刘宗周的工夫论(2学时)
主要内容:(1)刘宗周其人与其思想特点;(2)刘宗周的工夫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刘宗周其人及其思想内容;(2)使学生了解刘宗周的工夫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刘宗周的独体说与证独工夫。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刘宗周的证独思想与《中庸》、《大学》慎独思想的异同。
第16讲:总结:儒家工夫论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4学时)
主要内容:(1)儒家工夫论的基本内涵;(2)儒家工夫论的理论基础;(3)儒家工夫论的目标;(4)儒家工夫论的具体进路;(5)儒家工夫论的基本效验;(6)儒家工夫论与现代人的身心安顿。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儒家工夫论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与目标;(2)使学生了解儒家工夫论的具体进路与效验;(3)使学生了解儒家工夫论对现代人身心安顿的意义。
重点、难点:儒家工夫论的具体进路、儒家工夫对现代人身心安顿的意义。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儒家工夫对现代人身心安顿的意义;交流学习心得。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课堂讲授:1、基本思路:除引论部分外,每次课以某一位儒者的工夫论为对象,分析相关的文本,阐发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2、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二是培训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与视角;三是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与体悟;四是引导学生通过相关人物的工夫论思想重建自己的精神生活,修身养性、变化气质。
课堂讨论:随堂讨论,讨论对象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的相关问题,以及学生在阅读、听课时提出的问题。
课外研讨:每个教学班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15人。课程助教挑选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疑难问题,组织研讨小组进行课外研讨。不少于2次。
课前阅读:每次课前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文本。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五、教材、参考书目及其他学习资源
1. 选用教材
无
2. 主要参考书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2.陈荣捷:《近思录详注集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熹:《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
4.陈荣捷:《传习录详注集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