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师资 >> 课程设置 >> 正文

刘佳宝:《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读》课程大纲

发布日期:2020-12-28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课程简介

亚里士多德是塑造西方古典文明的伟大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不仅曾主宰西方文明长达几个世纪,甚至在今天也仍可谓启迪我们心智的精神源泉。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以“幸福”、“快乐”、“正义”、“友爱”等等为核心命题,相较他的其他作品更为贴近我们的生活,故此书也往往被英美高校列为通识教育的必读核心经典。

本课程不预设任何哲学基础,将以精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为核心,带领学生跟随着亚里士多德一起思考人生;探访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在古今对照中反思我们的现代生活处境并认识自己。

二、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进展略作调整)

1课 导论

介绍本课程开设宗旨和要求。介绍古希腊文明及其对于整个西方文明的深远影响;解释今天我们中国人研读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意义;重点讲解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教化制度等历史背景;简要梳理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发展历程。

参考书目:芬利,《希腊的遗产》;余纪元,《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2课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世界观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特别是目的论学说是其自然哲学以及伦理学的根基,甚至不妨说整个西方古典文明的世界观的基础都表达在其目的论学说中了。近代以机械论主导的自然科学的兴起及“祛魅化”的世界观的形成也正是基于对此亚里士多德体系的颠覆,大体来说,近代化的进程是质料因和动力因取代目的因和形式因之主导性地位的过程。由此,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既是理解其伦理学的关键,也是把握西方文明古今变革的关键。随着近代科学体系特别是演化论的兴起,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学也很早就被学界所遗弃了。有哲学家甚至仍然主张我们回到亚里士多德。这些哲学家为何会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亚里士多德没有过时?

参考书目: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2卷,亚里士多德《宇宙论》

3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

亚里士多德以“质料-形式”来理解“身体-灵魂”,且他认为举凡生命必有灵魂,因而无论是草木鸟兽鱼虫还是人类都有灵魂;且这些诸多品类的灵魂在宇宙秩序或“存在巨链”中各有其恰当的位置。由此,其灵魂论是理解人之本性以及人类生活目的的基础。,“灵魂”这一概念在现代自然科学中已经退隐了,我们是否还能够谈论“灵魂”?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我们能学到什么?

阅读:亚里士多德《灵魂论》第21-4章,第3卷第3

4 人在本性上是政治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与伦理学紧密相关,他有句名言,人就其本性是(城邦)政治的动物,那些不属于城邦的,非神即兽。他认为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生活,人才能过上属于人的好的生活。这一政治哲学图景与现代政治大相径庭:现代政治的主导性特征是将人理解为自由的个体和权利的所有者,而政治制度则主要是每个个体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机制。那么,这两种理解孰是孰非?

阅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1-2章,第31-9

5 什么是幸福?(4学时)

什么是幸福?我们通常都会认为幸福就是把活得开心,感到舒适、快乐,而亚里士多德则给出了一个与现代人通常的理解颇为不同的幸福定义,那么,这两种理解的区别何在?我们能够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中获得哪些启迪?基于目的论学说,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开宗明义地界定了人的生活的目的以及人的本性。亚里士多德是如何确立人的本性的?我们能否同意他对人性的定义?幸福是否要受到运气的影响?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1

6 什么是美德以及追寻美德(4学时)

美德是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还是人的天性的成全?如果一个人在做好事儿的时候内心其实并不快乐,这还叫不叫作美德的行为?美德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还是来自理性的决定?德目有那么多,我们可以给美德下一个定义吗?有美德的行为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尝试以中道学说来定义美德,什么是中道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曾长期被遗忘,功利主义与义务论曾经一度成为西方伦理学的两个主要流派。但是,上世纪下半叶,却出现了复兴亚里士多德美德思想的思潮,此思潮甚至要与现代的哲学分庭抗礼,为什么一个如此古老的奴隶制时代的伦理学被人重新提起?这三种伦理学,究竟哪个更有道理?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2卷;参考书目:《追寻美德》

7 自愿行动与道德责任

什么是出于意愿的行动?亚里士多德举例说,当船遭遇风暴而进水,一个人不得不将船上的一些财物抛弃才能避免沉船,那么,这种抛弃财物的行为是出于意愿的行为吗?苏格拉底曾说“无人有意做恶”,亚里士多德同意苏格拉底的这个说法吗?如何确定恶的来源?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3

8 勇敢、节制、大度与羞耻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定义,如何理解诸如勇敢、节制、大度等等具体的德目?因为将军的逼迫才冲锋杀敌的士兵算不算勇敢的人?如何区分勇敢和鲁莽?自我克制是节制吗?怎么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慷慨”与“大度”?后来学者对“大度”提出怎样的质疑?亚里士多德坚持认为羞耻不是美德,其理由何在?从儒学传统来看,亚氏对羞耻的理解是否值得商榷?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4

9 什么是公正?

人类社会自始至终都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现代政治哲学也尤为强调平等和正义。就这些价值而言,亚里士多德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发?亚里士多德如何界定公正?如何区分一般的公正与具体的公正?亚里士多德有将公正区分为分配的公正与矫正的公正,它们分别指什么?如何分配才算作公正?公正在家庭领域和政治公共领域的界定是否需要做出区别?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5

10 理智美德与明智(4学时)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第六卷具有重要的哲学史地位,海德格尔的划时代的哲学创见很大程度上正是源自他对此卷的独特解读和阐发,而阿伦特和伽达默尔的哲学也能从这里找到其思想源头。这短短的十几页,为何蕴含如此惊人的思想潜能?亚里士多德如何理解人类确定真的五种方式?理智美德包括什么?理智美德与伦理美德有何区别?什么是明智?明智与伦理美德有何关系?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6

11 不能自制是怎么回事?

“不能自制(akrasia)”或者“意志薄弱”是一个经典的哲学难题,他表达的是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人明明知道这么做是错的,他却仍然还要这么做。这是怎么回事呢?亚里士多德列出了如下几点疑难问题:不能自制者是否有正确的知识?是否自制者都不节制?自制是否意味着固执?不能自制是否比放纵更难改正?等等。他对此也一一给出了答案和论证。然而此问题并未因亚里士多德的解答而终结,许多哲学家至今还在就这些问题争论不休。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7

12 什么是真正的友爱?

亚里士多德用大量篇幅来讨论“友爱”,“友爱”与柏拉图的“爱欲”(eros)有何不同?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三种友爱,在三者之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友爱呢?亚里士多德会如何理解我们所谓的soulmate呢?如何保证友谊的小船不翻船?亚里士多德所谓友爱允许出现双方关系的不平等吗?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8

13 友爱与自足

如果友爱的双方极大地改变了,友爱是否应该终结?为什么说“朋友是另一个自己”?一个人是否应该爱自己?幸福的人是需要朋友?假如幸福意味着一个人过自足的生活,他因何还需要朋友?为什么说交朋友要有数量限制?友爱的本质是什么?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9

14 什么是快乐?

亚里士多德对快乐有非常详尽的讨论,他试图澄清很多对快乐的误解。我们真的会误解快乐吗?追求快乐有错吗?快乐有所谓好坏之别吗?我们做每件事都是在追求快乐吗?究竟什么是快乐?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710

15 什么样的生活最幸福?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最后,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认为搞哲学的生活最幸福,哲学家凭什么这么说?沉思生活与城邦政治生活是何关系?两者中究竟哪个才是最幸福的生活?这一问题是亚里士多德的阐释者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和幸福观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

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10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课下阅读+课堂讲授+讨论答疑”的方式进行。每次课前,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经典文本。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生可以在课上提问,将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加以重点讲解。

期中作业和讨论课:根据情况安排2次期中论文,要求学生针对本课相关内容并基于自己对亚里士多德原典的阅读来写作小论文,以写作来激发学生独立且深入思考问题,教师或助教对学生习作提供针对性指导和反馈。在讨论课上,学生可结合自己论文发言讨论。

期末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20%。按时到课,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

2)期中小论文及讨论课:占40%。每位同学完成两次期中小论文,每篇小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提交后根据老师或助教的反馈来修改,基于修改稿参与两次讨论课发言。

3)期末论文:占40%。针对本课相关内容并基于自己对亚里士多德原典的阅读完成期末论文。不少于3000字。

四、参考书目

精读: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

选读如下著作部分章节: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2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及其他》,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9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03

参考书目:

Nicomachean Ethics,translated by Terence Irwin,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希尔兹《亚里士多德》,余友辉译,华夏出版社,2014

余纪元,《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伯格,《尼各马可伦理学伦理学义疏》,柯小刚译,华夏出版社,2011

麦金太尔,《追寻美德》,宋继杰译,译林出版社,2011

芬利 主编,《希腊的遗产》,张强译,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