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书院 >> 话说书院 >> 正文

韩震院长在哲学书院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9-09-20    作者:     来源:     点击:

韩震院长在哲学书院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陕西师范大学办书院,办的第一个书院就是哲学书院。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在办书院,但我觉得办哲学书院才是真正抓住了学习的本质。为什么这样讲呢?刚才丁老师讲到了自己的体验,他在与“被运输的鸡”互相对视之中读出人是有思想、有思维的,且人的思想和思维是关不住的。对此,我也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最近有本畅销书,叫《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一个以色列的小伙子赫拉利写的。他在书里提到人和动物的区别,其中就谈到动物也有语言。如何理解动物也有语言呢?他做了一个证明:一个站岗的猴子,你在碰到地面来的危险时,给它的叫声录音;在它遇到另一种危险,如来自天上的鹰时,也把它的叫声录下来。当我们播放录音时,如果这段录音是来自地面上的危险,猴子们就会向四周看危险来自何方;如果是来自于鹰,它们会都向上看。这说明什么呢?猴子能表达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动物也在“读”,读周围的世界、环境、食物、同类、配偶等等,也包括敌人、天敌。但是动物只能读这个世界上能够被看到的东西,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的东西;唯有人能读出这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看不到的东西。这样的“读”,实际上恰恰是人所以成为人的路径。也就是说,人用各种符号编码,用意义来表达这个世界,这就开启了一个思想的领域。因此,人超越于动物的所有的基础、根基都在这了。你看,说力气,我们不如牛;说跑得快,我们不如马;说飞吧,我们没有翅膀,也不能像鸟儿自由地飞翔;在搏击之中,老虎、狮子尖牙利爪远胜过我们。人都不如这些动物,反而成为这个地球的主宰。发展到目前,只有人能摧毁人本身,那是因为什么?黑格尔说过,是因为人有看家本领,也即人是靠头脑站立起来的。由于有了思想,人就打开了一个重新安排这个世界的可能性。我们看到的东西,比如过去很多人因为瘟疫死了,大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知道病毒是什么,病毒是看到的。包括客观规律,我们说这些规律哪一个是你能看到的?都是按符号编码后,对意义的表达,对世界的把握。思想中把握世界,思想中把握时代,思想中把握实践,思想中把握人生,这就是哲学的重要性。如果说人能看到动物看不到的东西,实际上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也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思想的力量,是人的根基性力量,也是人的根基性能力,而哲学恰恰是关于思想的、思维的科学,这就是我们读哲学的重要性。比如说,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但是近代却落后了。我理解,至少有两种原因:第一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太关注形而上学的思维,我们更关注有用的、经世致用,或者像刚刚丁老师说的“为人的”,那些看似没用却在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反而忽视了,因此近代科学(理论性科学)不是在中国出现的,我们的知识形态往往停留在经验性层面。经验形态的知识当然有它的优点,但也有缺点,必须靠漫长的岁月的积累;第二个缺点是不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西方在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超越了这点。第二个原因在某种意义上,也与思想有关。思想让人打开了一个可能性,用我们的思想重新审视和安排这个世界,当这种思想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实践(刚才同学们朗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候也说到实践),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的力量。当我们用这种思想重新优化社会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社会管理。这里头学问就有了。比如明朝,本来我们的航海技术是最发达的,当权者反而决定实施海禁,这就造成了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削弱,我们到现在还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之中。实际上,小到一个单位出现决策失误,大到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兴衰,都与思想的力量有关。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光明日报》写过一篇文章,提出哲学真正发挥作用不在于培养多少纯粹的哲学家,而在于让其他学科的青年都有一定的哲学素养,也就是具有根基性的能力,因为人的创新实际上是思想的外化。我记得钱学森同志从美国回来,美国的副总参谋长说,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去,因为他相当于五个装甲师。我想,相当于五个装甲士不是钱学森同志自身的体力(一个美国大兵就把他放倒了吧),而是他头脑中的知识。而这种知识的根基性的力量就在于他的思想。所以说你们是学各种专业的(刚才袁祖社院长提到大家来自18个院系,不同的专业,我觉得这非常好),你们有了人类最形而上、最根本的运思,那么在你的那个领域,也会取得相应的成绩。

我做过校长,也做过党委书记,也做过院长、系主任,我就发现,凡是在学科具有大的影响力的,他的学问往往都达到了哲学的层次。反过来,也就是说他具有哲学思维的基础,因此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成绩(我这是有具体例子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也不展开了)。在国家教材委,主任是副总理,我在里头是个委员,那么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我这个笔画比较多的,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潘云鹤。潘云鹤是个科学家,当过科学院院士,我们两个坐在一块时,他就说,哲学太重要了。他说中国为什么没出过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就在于我们的科学家缺乏哲学的理论构建能力,而理论的想象力是要比其他能力更具有根基性的、普遍性的力量,也就说人的创新实际上都是思想的外放。我希望各位同学在哲学书院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思想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读书不是让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是让别人的思想激活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继续前行。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美国访学的时候,我那个老师送给我一本《哲学导论》,后头有个附录叫《How to Read Philosophy》(如何读哲学?),我以为他对学习有什么招数,结果他就讲了两点:第一,要“Slowly”。别的你都可以快,但唯有哲学快了不行。其他的东西,像文学、历史,都有感性的东西做支撑,比如我们讲话没听懂,举个例子就懂了,讲个故事就懂了,或者一看图就读懂了。理论是纯抽象的。但是正因为这种抽象,才让它变得更具有普遍的力量,是集约式的知识。慢慢读地时候,实际上就是你思考的过程。第二,要“Excessively”(就是挑衅性阅读)。因为能写书的人脑子肯定比写不出书的人要聪明吧,能写哲学书的人当然脑子要更好一些,能写经典作品的人,那就是大家,经典作家,就是伟人。当我们与伟人对话,而且还挑衅性地思考他说得对不对的时候,你就是跟他站在同一个层次上去思考问题,慢慢地就内化你的思维能力。因此,哲学由于它本身的形而上学性,恰恰是最自由的学问,因为它是思想,思想是任何东西都关不住、禁锢不住的力量。

最后祝各位在哲学书院能够获得自己人生和学习、事业上的这种奠基性力量。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