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铸魂育人,哲学书院联合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拟以关中地区文化资源为线索,组织师生开展“关中文化之旅”暑期田野采风研习活动。
一、活动目的
关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对于关中地区人文、地理、民俗等现状与问题的调查,能够呈现出关中文化传承和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整体面貌,为关中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与发展、传播与交流等相关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和基本参考,并为深入挖掘关中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奠定基础。聚集力量讲好关中故事 ,通过“关中文化之旅”暑期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调研考察、学术研究、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保护传承、研究发展和传播交流关中地域文化的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用文化铸魂育人。
二、活动时间
2020年8月2日-8月4日
三、活动地点
西安市区及周边县(高陵区、长安区、泾阳县、三原县)
四、参与对象
面向哲学书院和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在校或现居西安市及周边地区)招募15-20名学生,由书院指导老师带队。
五、活动安排
时间 |
|
地点/行程安排 |
主要活动 |
8月2日 (周日) |
7:50 |
集合(长安校区北门) |
清点人数、出发前合影 |
8:00 |
乘坐校车出发 |
车上师生交流互动·暖场 |
9:30-11:30 |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 |
|
12:00-13:30 |
午餐 |
午饭后驾车前往下一地点 |
14:30-17:00 |
关中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 |
|
17:00 |
出发前往三原 |
师生车上交流分享 |
18:30 |
晚餐 |
晚饭后各小组进行资料梳理、总结 |
住宿:三原县 |
8月3日 (周一) |
8:00 |
乘车前往安吴堡 |
|
8:30-10:30 |
安吴堡 |
|
11:00-12:00 |
龙泉公社 |
|
12:00 |
午餐 |
午饭后驾车前往下一地点 |
13:30-15:30 |
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
|
16:00-17:00 |
于右任故居 |
|
17:00 |
乘车返回酒店 |
|
18:30 |
晚餐 |
晚饭后各小组进行资料梳理、总结 |
住宿:三原县/泾阳县 |
8月4日 (周二) |
8:00 |
乘车前往张家窑民俗村 |
|
8:30-10:00 |
张家窑关中地窑民俗村 |
|
10:00 |
乘车前往柏社古窑 |
|
10:30-12:00 |
柏社古窑 |
|
12:00 |
午餐 |
午饭后驾车前往下一地点 |
13:30 |
师生座谈、活动总结 |
|
15:30 |
返程 |
|
17:00 |
返回长安校区集合点 |
|
备注: 1.本次实践活动8月2-4日为集中实地调研,其他时间由学生自主线上/线下开展调研。 2.参与实地调研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熟悉相应调研点的文化背景,在乘车途中分别做分享。 |
六、活动费用
本次采风研习活动期间的住宿费、交通费、餐费、保险费由哲学书院承担;因个人消费而产生的其他费用由本人承担。
七、其他说明
1.出发前全体学生应提前查阅采相文献资料了解文化背景,并于活动结束后7日内提交实践报告/心得体会(鼓励同时记录影像资料并提交书院留存)。
3.本次采风研习活动由书院统一安排,全体学生应遵守学校和书院关于大学生暑期实践的相关规定。
4.目前仍处于疫情防控期,全体师生应提升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切实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附件:路线图及相关采风点简介
(路程公里数和所需时间参考百度地图)
1.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襟山带河,四塞沃野,“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尚书·禹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农田灌溉,久负盛名,是我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农业品种资源和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是陕西农业高产区,盛产粮、棉、油、果,小麦产量居全国之冠。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按照农耕、水利、加工、日常生活等板块,展示了三万余件各类关中农村生产生活用品,每天吸引千名游客、市民前来观赏游览,品尝追忆久违乡醇、乡情和乡俗。(建议时间:1.5小时,门票60元)
2.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镂空木雕的床、砖雕的屋脊、几吨重的饮马槽、旧时的戏台……这里可谓宝物大全。在收集的浩繁的艺术珍品中,8000多柱拴马桩规模声势为最,它们曾经浩浩荡荡地排列在室外,犹如“地上兵马俑”。这些最能代表关中风情、关中文化历史的拴马桩,在古代曾是富贵人家显示自己显赫身价的象征。这些不可再生,如今民间已经很难寻觅踪迹的关中民俗文化历史的缩影,是这个民间艺术博物院建成的起点。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建议时间:2小时,门票120元)
3.安吴堡(安吴青训班旧址、吴家东院):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蒋路乡,因有吴氏庄园而得名,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家先祖据传唐朝时由江苏迁来,为保证后辈永远安宁,逐将住地起名“安吴”。吴家大院为清末吴怀先老宅,也是民国文化大师吴宓的家。安吴堡之有名,大多原因在于有一个传奇的女人即吴周氏名气很大,周氏后将宅邸赠与共产党后改名安吴青训班(“陕西100处红色旅游地”之一)。《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让周莹广为流传,据悉,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历史上确有其人。(建议时间:2小时,免费)
4.龙泉公社:位于泾阳县北部龙泉镇。一个从毛主席时代保留至今的人民公社,公社内复原了农耕时期的油坊,醋坊,农耕器具,是关中农耕文化的示范。依托生态资源、关中人文民俗文化、公社文化,成为当地村民就业创业、实现精准脱贫的一大亮点和陕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建议时间:1小时,免费)
5.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城西北,鲁桥镇孟店村,建于清代乾隆末年嘉庆初年(1787年-1797年),是时任清廷朝仪大夫刑部员外郎周梅村的私人宅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周家原有房屋17院,当时在孟店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古建群,号称“孟店周”。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因战乱烧毁了十六院,现存1院,即是现今的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建议时间:1.5-2小时,门票10元,周一闭馆)
6.于右任故居: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是于右任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居所。于右任,名伯循,晚年自号“太平老人”,著名诗人、书法巨匠,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被尊称为"冉翁"、"草圣",创立《标准草书》。著名诗篇——《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建议时间:1小时,门票5元)
7.张家窑关中地窑民俗村:张家窑集关中地窑、土窑洞、知青原居点一体,是镶嵌在三原县北部原上原生态保存下的珍贵“旱腰带土窑”关中民俗文化。依托当地的地理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利用保存下来的珍贵“旱腰带土窑”,结合关中民宅建筑和农耕文化相结合。是亲近大自然,享受“关中土窑四合院”、“旱腰带土窑”,田园生活,休闲养生文化传承旅游之地。(建议时间:1小时,免费)
8.柏社古窑:“进村不见村,见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树冠露三分”,柏社地处三原县的最北端,始建于晋代,距今1600多年,是关中通往陕北、甘肃、宁夏的重要通道,秦汉以后屡为兵家必争之地。晋代柏社村民居于“老堡子沟”;前秦时期迁移至“胡同古道”;南北朝时期,北魏在此建城堡,现存于村东北,城沟城形依稀可辨;隋代在古堡西南800米处建新城,今称南堡西城;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南堡又添东城。近代革命时期,柏社是通往革命根据地照金、马栏、延安的咽喉要地,红军、八路军均在柏社设有秘密交通站,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曾经在柏社地窑住居。被誉为“中国古窑第一村”、“天下地窑第一村”、“地平线下的村庄”,2014年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建议时间: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