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哲学书院通识核心课程“哲学智慧与时代问题”第一讲由尤西林教授盛大开启

发布日期:2020-09-04    作者:郭佳昂     来源:     点击:

831日晚1920,哲学书院通识教育课程“哲学智慧与时代问题”在文汇楼A区一层报告厅正式开讲。开篇第一讲由陕西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尤西林开启。尤教授本讲的主题为“冷媒介与艺术”,讲座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教授主持。近百名师生提前很早就赶到了讲座现场,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此外还有百余名观众通过“腾讯会议”观看了讲座直播。

讲座伊始,尤西林教授指出此类通识性讲座与通常的知识传授性课程有重要区别,强调讲座是以探究某个具体问题为宗旨。随后讲座进入正题,即讨论当代社会中媒介与艺术的关系。尤教授认为,当代社会本质上是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信息社会,艺术与代表信息社会技术的媒介,体现着当代社会两种有深刻区别的发展模式,就此他提出:“艺术与技术在本体层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当今技术时代最深刻的现象之一。”

随后,尤西林教授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海德格尔和麦克卢汉三位思想家关于技术与艺术关系的思考。尤教授认为,马克思将社会变迁机制归结于以工艺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并且提出了基于现实生产方式而又超越现实生产方式的“美的规律”,这就为艺术超越技术提供了逻辑上的可能性。海德格尔揭示了艺术与技术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主张,尤教授强调,麦克卢汉颇具启发意义的观点是将当代社会视为媒介社会。

紧接着尤西林教授深入辨析了麦克卢汉“冷媒介”和“热媒介”的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当今信息社会“冷媒介”与艺术的关系。在麦克卢汉的思想中,“热媒介只是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由此出发,尤教授论证热媒介的主导性态势势必会导致感觉的概念化,而这将意味着感性领域即审美领域趋于消逝。尤教授以“拧瓶盖”的经验为例,指出具身的、操作性的、个人性的知识难以为热媒介所表达,而“测不准原理”等也表明了人工智能在物理学和数学方面存在着根本的限度。在某种意义上,这一限度不仅不可能突破,也不应当突破,因为热媒介导致的技术主宰一切的情况有引起人类生活异化的风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固然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其隐含的异化后果也是值得反思的。最后,尤教授以佛教的“拈花微笑”和梵高的画作为例,指出冷媒介是守护存在的重要方式,艺术的意义不可被热媒介所抹消

讲座最后,袁祖社教授对本场讲座做了精彩点评并对尤西林教授的个人经历和求学轶事做了进一步介绍。同学们被尤西林教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掌声经久不息。

此次讲座以“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区分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应有的限度,对信息技术可能导致的异化后果做出了反思和检讨,并提出了以“冷媒介”和艺术破解当今异化困境的观点,既开阔了听众的视野,也使同学们深受启发。

“哲学智慧与时代问题”这门课程,是哲学书院在通识教学方面做的一项大胆的创新。该课程由校长游旭群教授领衔,文科资深教授尤西林先生助阵,是以哲学书院导师为主,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及校内生命科学学院、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机构优质师资共同打造的通识课。它以哲学为主导,广泛吸纳心理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资源,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学术探索的前沿,体现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特点;由真实的社会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以哲学的方式反思生活、回应现实,实现科技与人文反思的会通,理论与生活经验的交融。通过不断创新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不断革新的教育理念,哲学书院竭力发挥哲学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效用,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