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材研究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院长韩震教授,于文澜楼C段二层报告厅为哲学书院带来了题为《西方后自由主义思潮评述》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驻院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金延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之前,金延教授对韩震教授的学术生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韩震教授则对书院学子进行了简短的致辞,勉励各个专业的同学修习哲学、完善自身。之后,韩震教授以对思想史中“后(post)”概念的解释史入手,联系当代政治生活,为同学们讲述了后自由主义思潮在当今世界政治上的具体体现,点明了这一思潮的重要意义,开始了本次讲座。

韩震教授指出,本场讲座分为以下五个部分:首先是后自由主义作为否定性话语的特色;其次是后自由主义的代表,社群主义思潮的兴起原因;再次是社群主义对于自由主义的批判;此外还需讲解社群主义的主要观点;最后则是对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发展的展望。
韩教授首先表示,不谈自由主义,则无法谈论其后学,由此对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明的梳理。他指出,自由主义的第一阶段是17、18世纪的自由主义,它针对的是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形态,它为资产阶级、中产阶级革命作舆论准备和理论证明。第二阶段是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自由主义。这时的哲学基础变为实证主义、功利主义,所以它从理想主义变成了功利主义。第三阶段是20世纪的自由主义。前两期的自由主义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论证“为什么人要自由”时,都是以“人是一个多么好的东西”为前提来论证的,但是到了这个阶段,其论证前提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造成了自由主义的断裂。这个“断裂”的出现说明自由主义本身出现了问题:首先这个“自由”建立在一个否定性的基础上;其次现实的社会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被称为“西方病”)。而面对自由主义的这些问题,后自由主义(主要是“社群主义”)开始反思。韩震教授提出,其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由于过分的自由使每个人把追求个人权利作为主要目标,导致了道德视野的消退。第二,过分自由主义导致了社会联系纽带的断裂。第三,过分自由正在摧毁自由社会本身。最后,二十世纪末冷战结束,东亚崛起的历史态势也使得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在思想上得到了新的冲击,和自由主义相反的儒家思想、女性主义思想等等都促使自由主义产生了新的变化。

韩教授梳理道,后自由主义思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的观点:首先,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天赋人权,认为穿着、职业、观点等都是人的追求,都是外在的东西。后自由主义认为:这是不符合“人doing才能是 becoming, becoming才能 being”的本性。人后天获得的素质不仅仅是offer me,即在自身之外的,而且还是in me 或“构成me”。(这是一个“构成性的概念”)。
随后他援引麦金太尔的论述“人是讲故事的动物,社会是历史叙述的系统”,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是通过历史的积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个叙述系统。人是叙述系统中的一个叙述的环节。人不是抽象的,不是虚无的nothing 。后自由主义是从人的历史深层和社会深层来进行反思和批评“先验的人格形成论”的。

最后韩教授总结道,任何思潮都不会局限于思想领域内部,而是会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其变化特质。例如强调普世价值的美国,在当下囿于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优先”式的民粹主义式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格格不入,这些现实政治事件,都是有思想路径可循的。
在讲座过程中,韩震教授旁征博引,为书院同学们介绍了哈耶克、罗尔斯、富勒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精髓,更为同学们生动举例,深入浅出,既阐释了后自由主义这一深刻的思想潮流,亦体现出优秀学人的趣味幽默,不时赢得会场阵阵掌声。

在提问环节后,金延教授为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金延教授从为学应捕捉核心概念,强调文化理解和历史理解并重,以及面对思想内容需学习韩震教授,多进行思想对话,永远保持开阔思维等角度对同学们进行指导和勉励。本次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