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哲学书院院长韩震教授与书院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书院通识中心主任尹兆坤、副主任王文琦、书院专业导师石碧球及办公室工作人员高洋、李忆兰参加此次交流。
韩震院长指出,一年多来书院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的,无论是通识核心课程建设,还是书院文化建设,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书院制育人之路。韩院长肯定了工作人员对书院建设的投入和所取得的进展,对几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提到,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作为全国首个以学科命名的书院,充分发挥哲学学科在通识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并以书院制推进哲学通识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对哲学书院的建设和发展充满信心。
韩院长结合自己担任校领导以及创办外文期刊、建设教材研究院期间的多个生动的事例,对书院工作人员提出的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回应,并对今后的书院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以空间载体和符号化特征,塑造书院文化的共同元素。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创造和传承是以符号为媒介的,而一定的空间使符号得以呈现。将书院文化融入育人实践,也必须注重空间载体和符号载体的打造。比如文化角、文化长廊等,当同学们把学习、生活和书院空间融为一体时,就会从不同角度近距离感知、触摸书院文化的魅力,进而让同学们受到书院文化的浸润和滋养。符号化代表具有象征意义,符号化的东西以不论任何形式,演绎特殊的意义。书院独有的符号化的东西,是同学们在书院学习生活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也离不开书院层面潜移默化的引导,是同学们在于书院的多重互动中形成的。基于此,韩院长强调了书院要做好“环境建设”,营造环境空间、打造空间载体。
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通识教育实践,突显学生就业和升学优势。学校是塑造未来的地方,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教育价值追求。哲学通识教育是以“哲学素养培育”为核心的育人教育,根本目标是培育完整的人。在通识教育的育人实践中,哲学书院所形成的特色和取得的成效不应仅限于现有的呈现方式,更要注重数据的积累和典型案例的收集,深刻分析哲学通识教育在提升学生思维水平、自身领导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结合书院特色通识核心课程,开发系列通识教育教材。书院目前开设了27门通识核心课程,为非哲学专业的学生打造特色鲜明的哲学通识教育模块。韩院长提到,教材是进行教育的基本遵循,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文化传承和塑造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指南。哲学思维具有超越性,哲学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在书院课程育人的实践和探索中,可以尝试编写兼具实用特色和文化特质的哲学书院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最后,韩院长表示,书院起步虽晚但发展成绩可观,大家一定要耐住心性,不要急,遇到的问题或困难要努力尝试,一定能有好的成果。韩院长的殷殷期盼、谆谆嘱托将化为青年教师的干劲,引导大家积极探索以书院制推进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发展路径,更好地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