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哲学智慧与时代问题”第十五讲|赵卫国:虚无主义辨析与评判

发布日期:2020-12-23    作者:包凌峥     来源:     点击:

12月21日晚19:20,“哲学智慧与时代问题”第十五讲于文汇楼A区一层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题为“虚无主义辨析与评判——虚无主义的‘虚’与‘实’”,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哲学书院专业导师赵卫国主讲。王辉老师担任主持。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全程直播,百余名听众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了本次讲座。

 

赵老师首先说明了本次讲座的立意,即要从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消极思潮的“虚无主义”中阐发出积极的涵义。“虚无主义”的英文形式为“nihilism”,其词根“nihil”意为“什么都没有”。在讲座的第一部分,赵老师谈了他对民族、历史、伦理等层面的“五花八门的虚无主义”的看法,并结合“达达主义”和“朋克音乐”这两个艺术流派,谈了虚无主义在文化领域的表现。

 

第二部分介绍了“与虚无主义相关的各种主义”,主要涉及“享乐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三种思潮。针对前二者,赵老师结合大量生动直观的例子和图片,说明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他指出,在“享乐主义”中,享乐的人有着实际的愉悦感受,而有所反思的人则将之看得很“虚”。在“相对主义”中,当事人觉得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是一件实打实的事,而局外人则常会认为这毫无意义。但赵老师也结合库恩的“范式论”,指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对象”,各种分歧的观点就其本身而言都是“虚实参半”。针对“怀疑主义”,赵老师分析了皮浪、笛卡尔、休谟三位怀疑论代表的主要思想中“虚”与“实”的关系,指出他们的怀疑背后都仍各自保留着一些确切的信念。

 

在第三部分“虚实相即的意义世界”,赵老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指出例如“爱情”、“伦理”、“陕师大”等一些看似无实质内容的事物,却在人们的具体行动中发挥着十分切实的作用。而“杯子”、“桌子”等看似实在的对象,一旦离开了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就会变得无法认识。因此,人们事实上生活在一个“虚实相即的意义世界”中。赵老师参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出来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指出正如蛛网是蜘蛛的食物来源一样,人也无法脱离意义世界而生活。

 

第四部分主要立足于康德、海德格尔、尼采三位哲学家的思想,阐释了“虚无主义的本质”。康德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人无法认识现象界之外的物自体,如果不带着一定的认识框架来看待事物,人的理性就将一无所获。所以现象界呈现出的种种规律是人施加给它的,人面对的是一个自己创设出来的意义世界,“现象界”就其本质而言是虚构的。海德格尔将人的存在方式界定为“虚实之间的抛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要“操劳”(Sorge)于各种各样的琐事杂务,人们总是要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上“筹划”自己的将来。然而,每个人都要面对终将到来的“死”。“死”标志着一无所有,这让人们领会到日常“操劳”的状态是“非本真”的。可以说在各种事物间“操劳”的日常生活是虚幻的,直面“无”的生存状态才是真实的。但由于人们害怕“无”,所以又将自己抛回“非本真”的当下,不得不继续与那些缺乏终极意义的事物打交道。

 

赵老师将尼采的思想概括为“虚无主义的生成机制”。尼采认为,“主人”和“奴隶”是生命发挥作用的两种不同形式。在主人那里,强力意志的发挥,并不以奴隶这个对象的存在为条件,是完全无辜的。但奴隶因遭受了主人的鞭挞而产生怨恨,渴望从价值上贬低主人,于是有了反思性的意识。将生命体同其功能拆分开来,抽象为原子性的、平等的个别“主体”,并且树立了一个至高人格的虚幻形象,企图以此来束缚主人。在尼采看来,一切离开生命活动而编造出的世界图景都是虚构的,都将无可避免地导向虚无主义。

 

最后,赵老师分别沿着三位哲学家的思想路径,讲解了“克服虚无主义”的方法。站在康德的立场上,无限度的反思和怀疑会将人推向虚无主义。而“物自体”超越于现象界之外,是一种本体性的实在。据此,人在同实际事物发生切身交涉时应该凭借直觉,“依照绝对的道德法则行事”。海德格尔主张“直面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认为“无”除了标志个人生存的限度之外,也有展现不确定性和各种可能性的意义。所以,直面“无”意味着摆脱外在约束,打开无限可能性,通往各种各样的选择性。而尼采则会号召大家“热爱生命,创造价值”。赵老师结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到的“精神的三种变形”,指出批判传统价值观和要求重估一切价值的“狮子”精神仍然是受限的。完全恢复生命活力,意味着要像“孩子”和古希腊诸神一样,勇于运用无辜的强力意志,释放天然的生命能量。最后,赵老师用“少想多做”四个字勉励大家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也以此回应了本期讲座的主旨。

 

在提问环节,听众们就实用主义、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和虚无主义之间的关联等积极发问。赵老师在回答中强调了任何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和反思性的哲学思考都会导致虚无主义,只有面向实际生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克服虚无主义。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