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内容
本学期主要负责雁塔区老庄导读课程的助教工作,同时也协助、参与一些长安校区的助教工作。
雁塔校区在课堂方面,每周会去跟课,课前和老师沟通,一般会检查多媒体设备,擦黑板,统计人数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中听课同时观察同学们的反应,老师讲课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随时帮忙,比如ppt无法正常显示,考虑是否转为pdf格式,总之确保课堂的正常进行。研讨方面,研讨前确定、通知研讨时间、地点、主题,搜集、筛选、整理、分类相应的参考资料,研讨中仔细倾听每个人的表达,发现他们的亮点和不足,对于学生间的交流、分歧要适当引导,把握核心要点,努力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于不能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研讨后整理、总结研讨的问题,反馈给老师,最后再反馈到学生。另外,平时也会有一些讲座、活动等信息的发布,有时候也会发一些好文章到群里,会通知研讨、期末作业的相关要求,还有作业的收集、打分,学生的课下答疑等等。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给每个人准备了贺卡,对每个人这一学期的表现做了总结,包括闪光点在哪,还可以在哪方面继续加强等等。小班教学因为人少得以关注到每位同学的成长和变化,所以希望以这样的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一般选修课的一个特色。
长安校区第一次研讨的三场,第二次研讨都有参加,研讨前资料的准备,研讨后的反馈,最后作业的收集、打分等等。
二、经验总结
主要就研讨作一总结。雁塔区老庄导读课程本学期共两次研讨,分别于10月14日和12月9日在课堂时间开展。第二次研讨无论从表达内容、表现形式,还是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都优于第一次。综合两次研讨课的情况,可以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1.研讨前
除却研讨时间、地点、主题的确定、通知以外,助教在研讨前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更有方向地准备研讨,比如相关论文,但文章数量不宜过多,一个主题2-3篇为宜,过多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多则惑,少则得”,同时文章质量要精,发给学生的论文要确保助教自己看过、筛选过,精中选优。
助教自身应当对研讨主题作充分准备,有自己的思考,相应知识储备要远远超过发给学生的资料,这样在研讨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另外,第一次研讨之前设想了一些学生可能会问的问题,也准备了冷场情况可以抛给学生的问题,但最后在研讨的过程中反而因此束缚了自己的思路。相比之下,第二次没有提前预设,以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去倾听,反而更能抓住学生的亮点和问题,并给予一定程度的指导。所以提前准备冷场问题有利有弊,助教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平衡利弊,做出选择。
2.研讨中
第二次研讨气氛比第一次轻松,大家的准备更充分,也吸取了第一次研讨的建议,最终的呈现更精彩。当助教和学生越来越熟悉,学生与学生之间越来越了解,学生更能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参与到研讨中,去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主动地和其他人交流,而不是把研讨当作汇报点评,特别紧张地反复看自己的发言稿。助教自身除了拍照、记录以外,最重要的是当好引导者这个角色,全程全神贯注地听学生的表达,既要准确把握亮点,也要挖掘其中的未尽之意,给予实质性的建议甚至纠偏,引导大家讨论。同时,对每位同学每次的表现亮点、不足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能结合两次研讨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也能体现小班的优势,学生会有被重视的感觉。另外,如果研讨有两位助教,要注意两个人的配合和分工。
3.研讨后
第一次研讨后针对研讨过程中所有出现的但还未得到圆满解答的问题进行复盘、总结,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开展后续的课堂,同时也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第二次研讨后有作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研讨过程中的交流,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最终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写作能力也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