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助教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师资 >> 课程助教 >> 正文

张佳璇,2019-2020学年秋学期,《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课程助教

发布日期:2020-01-10    作者:     来源:     点击:

 

工作内容

1暑期根据老师的备课情况,搜集课程资料,并做ppt

2、开题之前向同学们分享课程相关书籍和资料。

3、本周随老师去一个校区上课,建立微信群,课下通过邮箱方式搜集部分同学问题,并在群里或私聊中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4、在与任课老师沟通,并整理邮箱中同学们的问题后,助教确定了讨论课主题。提前两周布置给大家,并推荐给同学们相关的书目,请同学们认真准备。

5、批改同学们的讨论稿,并进行了整理交给了任课老师,请老师在课上对大家的讨论进行简要点评。

6、协助老师处理期末作业事项。


二、助教工作中的问题:

1、微信群中不活跃(除了最后交作业的时候),给大家推荐的论文无法保证每位同学都看。

2、讨论课第二次比第一次主题明确,讨论课效果更好。

3、书院课程与专业课程冲突。

4、课程人数如果过多,在一个助教的情况下,分组讨论任务太重助教一人难以组织开展。是否应该引入一些“讨论课”的博士?

5、同学请假次数有些过多。


两次讨论课情况报告

本学期“马克思哲学的世界”的课程共举行两次讨论课,主题分别是“消除误解——我眼中的马克思”和“如何理解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两次讨论课皆是全员学生参与,第一次讨论课雷龙乾老师直接参与问答,张佳璇和侯雪薇两位研究生助教随堂参与。第二次讨论课由助教张佳璇随堂参与问答,课下整理后由雷老师总结本次讨论课。

(一)消除误解——我眼中的马克思

相比于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其他哲学家马克思在中国更为家喻户晓他似乎已经不仅仅作为思想家存在还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斗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社会形态的代言人。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马克思的文本,对他的理解出现偏差。不消除对他的成见,就不能认识马克思真正的思想。因此,第一次讨论课的主题确定为“消除误解——我眼中的马克思”,从而了解同学们对于马克思的现有认识,并引导同学们将纷繁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哲学问题,用哲学的语言来思考、交流。推荐书目为《马克思传》以及《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本次讨论课大家交流的焦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由马克思亲身经历入手讨论马克思毕生追求

大部分同学之前未阅读过马克思的文本,便从《马克思传》入手,分析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以及马克思个人的经历,从而思考马克思毕生的理论志趣和革命情怀。家庭结构宗教背景求学经历、婚姻状况、革命道路往来通信后辈评价都成为大家讨论的入手点通过讨论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理论追求,以及“改变世界”的革命情怀,真正被大家所了解。

2.由现有知识体系出发,讨论不同问题的哲学解答

第二部分同学专业与哲学较为接近如思想政治专业社会学专业法学专业等等虽然与哲学专业理论体系与思维方式不同但是同学们关注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同学们对于马克思的认识有着自己的专业特征大家在一起以不同视野讨论了共产主义内涵劳动异化本质当代社会分层理论等问题并在雷老师和助教的引导下学习将各种问题转化为哲学问题,从而培养哲学思维。

3.由经典文献出发,讨论马克思哲学中的理论困惑

第三部分同学不仅仅对于马克思感兴趣还对哲学感兴趣他们已经阅读了马克思哲学的部分经典文献《巴黎手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但是在阅读过程中,经过深入思考,会产生一定的理论困惑。这次讨论课也正好是个良好的时机,与老师以及同学们进行交流,“异化”的哲学内涵、无产阶级的革命使命等问题被深入讨论。以便消除困惑,进行更深层次的哲学阅读和哲学思考。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

在经历过两个月的学习后大部分同学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阅读马克思的哲学文献虽然同学们理解思考各异,但是“改变世界”概念则贯穿马克思哲学的始终,即是马克思哲学的开端,也是马克思哲学毕生追求的目标。以“改变世界”为本次讨论课主题,既能够保持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又能发挥同学们最大的积极性。推荐文本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一【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章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1857-1858手稿》。讨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世界”的哲学内涵。

马克思哲学相较于之前的“解释世界”的哲学具有更高的实践韵味实践是马克思哲学中最核心最特质的范畴同学们通过讨论“知”“行”关系、“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等概念,摆脱了对于“实践”单纯、抽象的理解。“改变世界”的哲学内涵就是“实践”,而“实践”并非传统“行动”概念,它具有更深刻的哲学内涵。

2.为何改变世界。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对于现存世界的批判比比皆是而现实世界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决心“改变世界”的现实动因。同学们对于马克思所批判的现实世界,以不同著作入手进行了探讨。德意志复杂的社会局面、私有制下异化的社会劳动、受到意识形态影响被控制的人的思想、三阶段理论中“物的依赖”的社会现实,都成为同学们理解的理论入手点。

3.改变何种意义上的世界。

既然如今的世界是个异化的物的依赖的世界那么改变世界是有其重要意义的而如何理解“世界”决定了我们以何种方式改变世界。经过讨论,要改变的世界不仅仅是外在的自然界,而是人的世界。人的世界既包括经由人的创造的“人化自然”,即外在的已存在世界,还包括人的内在世界,即通过人的活动创造的世界。总之,要改变的世界就是“人”,就是人的生存方式。

4.如何改变世界。

如果我们要改变的世界是人的世界,人的活动,那么要如何做到呢?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是什么关系呢?在马克思的理解中,环境与人的关系是革命的实践的关系。要改变人的活动方式——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来达成。

5.改变世界的目标。

之前提到马克思的理论追求和革命志趣不少人会想到——共产主义这个抽象的概念在马克思体系中意味着什么,则是讨论课的另一个重要主题。经过讨论,共产主义不再是“完美社会”的代名词,而是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达到的是人的完全解放的社会,是人的实践方式告别过去“旧实践”的社会。

6.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在经过对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的讨论后,各位同学们对于马克思的理解更加立体,马克思的理论现实性更加鲜明。由此,大家又畅所欲言地讨论了如今马哲危机,以及马克思真正需要被继承的理论内核。马克思真正的内核不仅在于激进的批判方式,还包括深刻的批判理论。不能失去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现实历史内涵。

经过两次讨论课大家在一起讨论了文本也交流了社会问题不仅仅消除了对马克思的误解理解了马克思的哲学内核更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辩证哲学思维、提升了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总的来说,两次讨论课,老师、助教、同学们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