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助教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师资 >> 课程助教 >> 正文

张佳璇-《青年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智慧》助教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日期:2020-07-07    作者:张佳璇     来源:     点击:

一、课程介绍

《青年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智慧》课程是由寇东亮教授主讲的哲学书院通识课程,选课的同学新老校区共有54人,因为疫情原因,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新、老校区的课程统一在周六上午展开教学。本学期课程共进行了18周、16讲,两次讨论课。课程以马克思26岁在法国巴黎撰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主要文本,结合青年马克思的大学时代、记者生涯、巴黎岁月等人生阅历,解读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与人的自由问题。青年马克思关于主体、自由、审美、实践、劳动、财产、资本、需要、精神、自然、人道、公共等现代性问题。

二、助教工作

助教的工作主要体现在课前资料准备、课中学习记录、课后总结问题、讨论课组织安排几个环节。

(一)课前资料准备

寇老师做事严谨、一丝不苟,课前的备课工作在假期已经完成。但是考虑到线上授课的方式,寇老师交待给助教,把课程讲义形成ppt文件,以便同学们学习和理解。本门课程采用大量原著导读的方式,ppt将原文摘要直接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不需要自行查找资料,更直观理解哲学语言。助教的工作就需要对原著部分做细致的核查,形成图文并茂的ppt。

其次,由于原著导读的课程形式,同学们手中的文献需要尽量统一。最核心的《手稿》必须是一个版本,以便完成课下阅读任务。之前我给大家准备了《马恩文集》中的《手稿》电子版,但是寇老师希望大家用最新版,就是2014年出版的这一版。我在网上没有找到资源,最后和马院的同学联系了一下,拿到了2014年版,这样方便了全班同学的共同阅读。

(二)课中学习记录

助教是要全程参与课堂。因为本门课开在周六,有些学院可能会周六有会议或者有活动,这种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会在课前搜集请假信息,如果主动请假,且出示了具体通知截图,我一般要要求他们看回放,并截图,不会额外扣分。有些人同学睡过了,或是其它原因没有准时上课,即使他们之后看过了课程回放,我也会相应扣一点平时分。

除此之外,课堂上前一个小时主要是老师讲述,后面的时间会组织讨论。我会把大家提的问题记录下来,如果比较集中的话,会考虑成为讨论课的主题。我们的第一次讨论课主题——异化,就是这样产生的。大家都有感而发,但是理论功底不够,更偏向于生活体验,因此,借着大家的兴趣,老师给大家推荐了相关书目,形成了第一次讨论课的三个小话题

(三)课后总结问题

我们的课程是围绕原著展开,每次课程的最后,寇老师会给大家明确地布置下一讲的思考题以及需要做的预习阅读,阅读原著第几页到第几页。我也一直鼓励大家在群里互动交流,但是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等待寇老师讲解,在群里一直没有形成大规模讨论。但是有些同学会私下和我聊天,内容既包括理论上的分歧,不同专业视角不一样;也包括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有些同学会让我帮忙看看他们的提纲,也许是觉得我们助教年龄稍大一点吧。对这些问题,我都会尽可能查资料帮助,如果解决不了,会统一几个问题给寇老师发过去,请寇老师帮大家解答一下。

除此之外,助教工作中还会在线上收大家的作业和提交的讨论稿。我会先看一遍,看过之后也会总给大家集中的几个讨论点,给寇老师发过去,请他上课重点提及一下,使课堂更有针对性。

三、讨论课

讨论课是助教工作的重点,也是助教独立完成的一个部分。本门课程这学期分别以“异化”、“实践”两个主题开展了两次讨论课,大家都收获颇多。

我是负责课前跟老师和同学们沟通,根据大家的兴趣点,以及我们课程内容的核心概念,选定主题,老师写好推荐书目之后,我会安排讨论的时间、分组、小主题。讨论课两次采取的形式不太一样,第一次是每个同学发言之后请其他同学提问,但是有时候提问会影响到后面同学的发言,所以第一次讨论课几乎每一场都超时了。第二次有所改善,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大家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第二环节互相提问。我一般会让观点相近的同学相互提问沟通,第二次讨论效果更好,大家互动更积极,讨论课时间安排也更有序。课后就是给大家修改讨论稿的时间,收齐讨论稿、评分,并针对本次讨论课情况写新闻稿。虽然两个讨论课都耗时耗力,但是写新闻稿的时候确实觉得收获满满,不管是专业知识方面的汇总,还是个人能力方面的提升。

因为我们班级人数比较多,要分五组进行讨论,寇老师也有本科其它的课程,不能全程参与,跟寇老师沟通之后,我就邀请了一位博士学姐帮忙。她每次都会讨论课之前都会针对讨论主题进行自己的梳理,在讨论课最后十分钟,话题会收回来。博士学姐会再带着大家用比较哲学、比较专业的概念,重新梳理此概念的逻辑。经历过一轮讨论,再听学姐的这份梳理,同学们理解会更深。我的学姐认为听听不同专业的观点,也很有意义。如果有学妹也有这种问题,可以尝试和学姐沟通一下,占用不了太多时间,也许有些学姐会感兴趣。这样效果还挺好的。 

四、主题式讲解课程评价情况汇总

同学们对本门课程讲述情况进行汇总主要从课程优势和改进意见两个方面来分析。

课程优势

1. 内容丰富:寇老师的课程主题是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探索,但是并没有局限于“青年马克思”本身,而是以主题的方式,由问题导入,深入学习。很多概念,寇老师不仅仅在哲学史上梳理相关思想,还会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资本主义历史学等不同的领域,从而形成对此问题的全面立体的认识。跟随寇老师学习,同学们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2. 专业性强:本门课程采取原著导读的方式引入对马克思哲学的探索,寇老师的ppt制作精良,有大量《手稿》等其它文献经典原文。在此之前,非哲学专业同学较少接触哲学原著,认为它晦涩难懂。但在寇老师带领下,通过原著导读的方式,同学们学习哲学语言,与哲学家真正对话。“异化”、“对象”等哲学术语逐渐熟悉,从而有一种真正踏入哲学门的成就感。

3. 深入浅出:寇老师在讲解一些哲学概念时,不会纯粹进行理论梳理说教,而是会用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比如在谈到“对象”概念时,寇老师举了“单相思”的例子,符合同学们的兴趣,有助于深入理解概念,提高课堂活跃度,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阅读推荐:前面也提到,寇老师的课堂兼具丰富性和专业性,因此,每节课都是干货满满。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寇老师便通过推荐阅读书目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学习。如果大家对某位思想家格外感兴趣,便可以顺着老师推荐的一手、二手书目,对他进行深一步的了解。除此之外,每节课后寇老师布置《手稿》阅读任务,对下一个主题进行预习。阅读任务少而精,老师会细心地标出阅读范围,非常有利于大家阅读哲学原著,以及为学习下一个主题做好准备。

5. 耐心答疑:每节课程后期会有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的答疑时间,无论大家问的问题多么发散,寇老师都会耐心解答。还会让助教搜集大家的问题,以及讨论课焦点问题,在课堂上一一回答。虽然不能面对面与老师沟通,但是同样起到了效果。

6. 线上优势:线上授课有其自身优势,很多同学会选择课后再通过回放的方式来复习所学内容。因为有直接的后台记录,回放起来非常便利。还有不少同学去看寇老师另一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哲学专业课)的回放,希望老师每节课都能保存后台记录。

改进意见:

1. 授课时间:现在的授课时间在周六上午八点整,有些同学一周学习太累了想要睡个懒觉放松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老师能将授课时间往后调整一下,调整为周六上午九点左右更好。

2. 导读形式:这门课程分主题展开,主题加原著。有几位同学反映学起来有些吃力,很多地方自己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想问一下老师能否课后分享一下ppt内容?幸而还有课程回放,几位同学都表示会再看一遍课程回放,将零散的笔记串联起来。

3. 课程资料:希望老师不要过早删除后台记录,留到暑假还希望能再看一遍回放。有几位马院同学提出,希望老师另一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哲学专业课),也不要删除后台内容。给大家留下这份宝贵的课程资料。

用一位同学的原话来总结这门课程:旁征博引又不散漫,干货满满又不枯燥。”同学们都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收获颇丰。但是,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同样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