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教育 >> 通识教育 >> 正文

《伦理与美好生活》第一次讨论课报道

发布日期:2020-04-01    作者:叶啸雨     来源:     点击:

3月28日-29日,伦理与美好生活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讨论课,同学们各抒己见,为我们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想法,思想火的花也在不断交锋碰撞中熠熠闪光。

本次讨论有两个主题,分别是:

1)有人说,现代社会就是功利主义、个人自由和价值至上的社会,传统社会的“德性”问题已经了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请结合相关文献阅读,围绕希腊美德伦理学的内在困境,联系希腊的“德性”概念和中国儒家哲学的“德性”概念差异,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有人认为,基督教伦理学的善恶观念自身充满了矛盾,根本无法解决人类灵魂的自我拯救。请结合对于相关文献的阅读,立足现代社会普遍意义上的精神虚无、价值迷失和精神生活的困顿,谈谈自己的看法。

袁老师全程参与了次讨论,在开始讨论前,袁老师首先为同学们阐述了学习伦理学的意义以及本次讨论课主题的意义,指出伦理学就是来源于矛盾,整个人类社会就是道德社会不断产生矛盾并解决发展的产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这次讨论更好地进入哲学的学习,理解每个时代的矛盾点所在。

28日周六的讨论中,黄子明同学首先就第二个主题进行了发言,黄子明同学准备得十分充分,对于基督教伦理学更是深入到《圣经》中《旧约》与《新约》原文的区别中去,为其他的同学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周六的讨论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气氛。

对于黄子明同学的发言,张茗珊、于巍、宗辰玥、姚曼淇、王莺飞等五位同学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尤其是对于基督教伦理学中的内在困境进行了着重地讨论,以及如何实现灵魂拯救、解决价值虚无与精神困顿的方式,大家在交流中不断地基于他人的思考进行再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很好地达到了讨论课的目的。

由于同学们对于基督教伦理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讨论时间便比较长,导致对于古希腊美德伦理学的讨论并未进行太深入的讨论与研究。袁老师在点评的时候专门对于古希腊的美德伦理学进行了讲解与补充,详细的介绍了“德性”概念在古希腊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并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到时代背景中去剖析这一变化。

29日周日的讨论吸取前一天的经验,助教主动引导同学们对古希腊美德伦理学进行了一番深入讨论,着重地从美德伦理学的内在困境、中国哲学中“德性”与古希腊“德性”概念的对比以及其对于当今时代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讨论。其中谢汶君同学的发言极具代表意义她从文明形态的差异上对“德性”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进而提出自身对于传统社会中“德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与方式的看法,十分的全面与丰富。在讨论中,许多同学尤其是李金虎同学都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与自身的知识储备与阅历侃侃而谈,能够反映出大家都是用心读书的,阅读量也比较大,对于讨论课的进行更是提供了不少色彩。

讨论课结束之后,袁老师总结了大家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受到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对自身的生活方式与为人处世的方式产生一点影响。同时,同学们讨论过后的发言稿也将作为同学们智慧的结晶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