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与近代西方政治哲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利维坦》的写作背景、重要二手文献以及霍布斯思想的整体脉络;
2. 通过引导学生直接阅读原著,讨论《利维坦》一书涉及的思想主题,帮助学生提升研读人文社科经典作品的能力,培养博雅宏辨的思想气质;
3. 旁及思想史的其他经典作品,帮助学生获得理解思想史的更广泛的视野。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讲 引言(课堂讲授:8学时)
主要内容:
1.霍布斯的时代、生平与著作(课堂讲授,2学时)
2.对《利维坦》的研究与评价:卡尔·施密特、麦克弗森、施特劳斯、沃格林、奥克肖特、剑桥学派(课堂讲授,4学时)
3.本课程的研究旨趣和方法(课堂讲授,2学时)
延伸阅读:Richard Tuck: Hobb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马蒂尼奇:《霍布斯传》(陈玉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第二讲 霍布斯的人性论(课堂讨论,2学时)
主要内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起点(个人)。个体自然人格的构成(感觉、想象、语言、思想、激情、德性及缺陷、信仰)
核心文本:《利维坦》第一至十二章。
延伸阅读:柏拉图《理想国》435C-442A;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53a;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1)第二章
第三讲 自然状态与自然法(课堂讲授,2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
主要内容: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造成自然状态的原因。历史的真实抑或逻辑的真实?自然法的推导过程。
核心文本:《利维坦》第十三至十五章。
延伸阅读:李猛:《自然社会》(三联书店,2015)第二章
第四讲 主权者与国家(课堂讲授,2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主要内容:社会契约。代表与授权。国家是一个虚拟人格。不同类型的主权者的权利。
核心文本:《利维坦》第十六至二十章;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章
延伸阅读:Quentin Skinner: Visions of Politics (vol.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chapter 6.
第五讲 民约法与臣民自由(课堂讲授,2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主要内容:义务与自由。臣民与主权者的一致与冲突。正义与不义。
核心文本:《利维坦》第二十一至二十八章
延伸阅读:斯金纳:《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自由》(管可秾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第五、六章
第六讲 《圣经》诠释与黑暗王国(课堂讲授,4学时;课堂讨论,6学时)
主要内容:主权者与上帝。上帝之国与世俗之国。教权与主权。对天主教会、希腊哲学、经院哲学的批判。
核心文本:《利维坦》第三十二至四十八章
延伸阅读:施特劳斯:《霍布斯的宗教批判》(杨丽 等译,华夏出版社,2012)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采用“教师导读+学生研读”及“阅读—讨论—写作”相结合的“读写议”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导读,主要是划分清楚《利维坦》一书的篇章结构,并提出各章节和全书讨论的主要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幅清晰的阅读路线图。鼓励学生精读原著文本和泛读延伸阅读材料,然后就所读内容的观点和理论提交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到专题论文等不同层次的文字材料,并在课堂讨论中发言。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五、教材、参考书目及其他学习资源
1. 选用教材
无
2. 主要参考书目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Thomas Hobbes, Leviathan (edited by Richard Tuc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李猛:《自然社会》,三联书店,2015
马蒂尼奇:《霍布斯传》,陈玉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Quentin Skinner: Visions of Politics (vol.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斯金纳:《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自由》,管可秾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
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1
施特劳斯:《霍布斯的宗教批判》,杨丽 等译,华夏出版社,2012
Richard Tuck, Hobb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吴增定:《利维坦的道德困境》,三联书店,2012
六、课程学习建议
1.抱定求取高深学问之宗旨,尊师重道,按时到课,认真听讲。
2.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阅读任务及读书笔记、读书报告、期末论文的撰写工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