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论》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哲学书院通识系列课程
课程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正义论》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2.英文名称:A Theory of Justice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3.教师姓名:宋宽锋
4.教师职称:教授
5.主讲教师教学特色与科研情况:
宋宽锋,陕西师大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和中西政治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为超过十五届的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西方政治哲学导论”的课程,出版《论证与解释——政治哲学导论》、《先秦政治哲学史论》等著作,发表相关专业研究论文40余篇。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哲学书院的通识课程之一,也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该课程将通过教师讲授、原著领读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致力于使学生对以罗尔斯《正义论》为中心的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形成一个概略性的了解,同时课程内容还涉及作为知识前提的柏拉图政治哲学、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和功利主义的政治哲学。该课程的旨趣不是哲学知识的传授,而是哲学思考和哲学论证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基本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政治哲学是什么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政治哲学与政治哲学史
第二节 政治哲学的非本质主义理解
第三节 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分期
第四节 《正义论》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参考资料:
1.斯密什:《政治哲学》,贺晴川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参考阅读该书“第1章 为什么是政治哲学”。
2.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朱慧玲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参考阅读该书的“第1章 做正当之事”。
3.米勒:《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李里峰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参考阅读该书“第1章 我们为何需要政治哲学”。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二章《理想国》与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理想国》与古典政治哲学
第二节 《理想国》的思想结构
第三节 《理想国》的主题与论证
第四节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争
参考资料:
1.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2.斯密什:《政治哲学》,贺晴川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参考阅读该书“第4章 柏拉图论正义与人的善好”。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三章 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的理论谱系
第二节 洛克《政府论·下篇》的政治哲学
第三节 社会契约论的传统与罗尔斯对社会契约论的重构
参考资料:
1.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
2.斯密什:《政治哲学》,贺晴川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参考阅读该书“第9章 洛克与宪政的技艺”。
学时安排:4学时
第四章 功利主义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功利主义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穆勒《功利主义》的思想结构和论证线索
第三节 社会契约论与功利主义的理论竞争
参考资料:
1.穆勒:《功利主义》,徐大建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
2.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朱慧玲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参考阅读该书的“第2章 最大幸福原则/功利主义”。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五章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概观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理论图景
第二节 罗尔斯的《正义论》与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第三节 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和补充
第四节 多元文化主义、女权主义和公民资格理论
参考资料:
1.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参考阅读该书的“第1章 导论”。
2.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朱慧玲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参考阅读该书的“第3章 我们拥有自身吗?/自由至上主义”。
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六章 罗尔斯《正义论》选读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正义论》的思想结构和论证逻辑
第二节 《正义论》第1-2节研读
第三节 《正义论》第3-4节研读
第四节 《正义论》第5-6节研读
第五节 《正义论》第7-9节研读
第六节 《正义论》第10-11节研读
第七节 《正义论》第20节和24节研读
参考资料:
1.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参考阅读相关章节。
2.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朱慧玲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参考阅读该书的“第6章 平等的自由/罗尔斯”。
3.Jon Mandle, Rawls’s A Theory of Justice: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主要参照阅读该书的第1章“Part I of A Theory of Justice-Theory”,pp.35-76.
学时安排:每节课2学时,共14学时。
(四)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原著领读三种方式,其中教师讲授14学时、课堂讨论6学时、原著领读14学时。
(五)课程考察和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察和评价分为两个环节,即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各占50%的比重。平时作业大致为4次左右的小论文,每篇小论文的字数在800字左右;课程论文应该不少于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