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院通识系列课程
《近思录》导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得学生了解理学形成背景、发展过程,理解《近思录》这一文本所承载的理学思想的总体结构与主要内容;
2. 能力与思维目标:培训学生阅读和分析中国古典文本的能力,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与视角;
3. 情感态度目标:加深学生对理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时代性与普遍意义的认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讲:引论
主要内容: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人物与历史影响。(线下教学,2学时)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陈来《宋明理学》导论部分。
讨论问题:理学的兴起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启示意义。
第二讲:《近思录》第一卷:道体
主要内容:理学的宇宙论、本体论与道德形而上学。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4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一卷。
讨论问题:理学宇宙论、本体论及其道德形上学的理论意义。
第三讲:《近思录》第二卷:为学
主要内容:理学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二卷。
讨论问题:理学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启发意义。
第四讲:《近思录》第三卷:格物致知
主要内容:理学认识论对象、过程与目标。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三卷。
讨论问题:理学认识论的现实意义。
第五讲:《近思录》第四卷:存养
主要内容:理学的日常修养工夫及其总体进路。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4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四卷。
讨论问题:理学的日常修养工夫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修养的意义。
第六讲:《近思录》第五卷: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主要内容:理学的修养工夫论具体进路。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五卷。
讨论问题:理学修养工夫论的基本内涵与现代意义。
第七讲:《近思录》第六卷:齐家之道
主要内容:理学的家庭伦理、家风家教与齐家之道。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六卷。
讨论问题:理学的家风家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八讲:《近思录》第七卷: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主要内容:理学的价值判断与职业伦理。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七卷。
讨论问题:理学的职业伦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
第九讲:《近思录》第八卷:治国平天下之道
主要内容:理学的政治哲学与治国理政思想。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八卷。
讨论问题:理学治国理政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十讲:《近思录》第九卷:制度
主要内容:理学的政治制度理论。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九卷。
讨论问题:理学政治制度理论的现代意义。
第十一讲:《近思录》第十卷:君子处事之方
主要内容:理学政治主体的个人修养与为政理念。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十卷。
讨论问题:理学对政治主体个人修养的理解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第十二讲:《近思录》第十一卷:教学之道
主要内容:理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十一卷。
讨论问题:理学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
第十三讲:《近思录》第十二卷:改过及人心疵病
主要内容:理学的道德病理学及对道德病理的克服。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十二卷。
讨论问题:理学对道德病理的克服对个人修养的意义。
第十四讲:《近思录》第十三卷:异端之学
主要内容:理学对外来文化的处理与消化。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2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十三卷。
讨论问题:理学对待外来文化的方式对当代中国处理中外文化关系的意义。
第十五讲:《近思录》第十四卷:圣贤气象
主要内容:理学对理想道德人格的理解。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4学时。
阅读书目:《近思录》第十四卷。
讨论问题:理学的理想道德人格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课堂讲授:1、基本思路:出引论部分外,每次课以《近思录》的相应主题为对象,分析相关的文本,揭示哲学家的问题意识与论证过程,阐发其所蕴含的哲学与思想内涵。2、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二是培训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与视角;三是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与体悟。
课堂讨论:随堂讨论,讨论对象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的相关问题,以及学生在阅读、听课时提出的问题。
课外研讨:每个教学班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15人。课程助教挑选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疑难问题,组织研讨小组进行课外研讨。不少于2次。
课前阅读:开课前阅读参考书目中的导读类书籍,每次课前阅读相应篇章的内容。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五、教材、参考书目及其他学习资源
1. 选用教材(如果没有教材则填写“无”,如有教材请填写下表)
2. 主要参考书目
陈荣捷:《近思录详注集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周敦颐:《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2009.
张载:《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2012.
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
陈来:《宋明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3. 其它学习资源
无
六、课程学习建议
1.在本门课程开课之前,提前阅读陈来《宋明理学》一书,对宋明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发展的历史脉络已经主要人物的主要思想有基本的了解;
2. 每次课前要细读《近思录详注集评》的相关章节,熟悉相关文本的基本内容,将自己阅读时的感想、困惑和问题记录下来,以便课上和课后与老师讨论。
3.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阅读《近思录》所涉及的《周敦颐集》、《张载集》、《二程集》等原著,进一步加深对理学相关人物及其思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