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院通识系列课程
《什么是启蒙》与马克思主义
课程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什么是启蒙》与马克思主义
英文名称:
Kant’s What is Enlightenment and Marxist Theory
主讲教师:
陈越,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以学术翻译为基础的文艺学、西方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及相关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尤以对葛兰西、阿尔都塞理论的翻译和阐释著称。在理论教学和原典导读、精读课程的建设方面多次获省、校级教学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阿尔都塞理论对当代文论学科发展的影响研究与原著翻译”并评为优秀等级。主编大型学术思想文库“精神译丛”及多卷本“阿尔都塞著作集”。获2014年“傅雷翻译出版奖”。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原典精读课程,旨在从深入解读康德“启蒙”问题出发,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思想中的革命性。通过阅读和分析康德关于“启蒙”的文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恩列)的相关文本、葛兰西论市民社会“阵地战”和“领导权”的文本、阿尔都塞论“再生产”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文本,揭示其哲学“问题”背后的历史“难题性”的发展和转变。本课程在方法上的突出特点,在于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对理论原典加以“症状阅读”,引导学生进行一次贯彻高难度教学原则的、充满理论思考乐趣的历险。
三、课程基本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讲 康德的“问题”和“难题”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启蒙》解题
第二节 《什么是启蒙》第一段研读
第三节 《什么是启蒙》第二段研读
第四节 《什么是启蒙》第三段研读
第五节 《什么是启蒙》第四段研读
第六节 一个简要的结构分析
参考资料:
1.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
2.康德:《康德历史哲学文集》,李明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3.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以上译本相互对照,重点阅读篇目《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以及《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普遍历史理念》《重提这个问题:人类是不断朝着改善进步的吗?》《永久和平论》。
4.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和20世纪的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学时安排:10学时
第二讲 20世纪两个代表性的回答:哈贝马斯和福柯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
第二节 福柯论启蒙批判
参考资料: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
2.福柯:《什么是启蒙》和《什么是批判》。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三讲 马克思的问题和回答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批判
第二节 什么是生产
第三节 什么是历史科学
参考资料: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学时安排:6学时
第四讲 葛兰西的回答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葛兰西论领导权
第二节 葛兰西论知识分子
第三节 葛兰西论阵地战
第三节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
参考资料:
1.葛兰西:《葛兰西文选》,李鹏程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
2.葛兰西:《现代君主论》,陈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学时安排:8学时
第五讲 阿尔都塞的重新回答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阿尔都塞对葛兰西:继承与批判
第二节 《论再生产》解读一: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第三节 《论再生产》解读二: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参考资料:
1.阿尔都塞:《论再生产》,吴子枫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19年。
2.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学时安排:6学时
四、教学方式
以文本研读为中心,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两种方式。
五、课程考察和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察和评价分为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两个环节,各占50%。平时作业每人3—4次;课程论文不少于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