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学习园地 >> 正文

芸阁书院游学心得(一)

发布日期:2019-11-11    作者:     来源:     点击:

守乡约,留乡愁

哲学书院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杜淦

关学洛学、濂学和闽学并立为宋明理学四大流派。关学融入民间生活的载体,就是乡约。作为《吕氏乡约》制定者“蓝田四吕”和关学最后一位大儒牛兆濂先生的故里,蓝田县有着悠久灿烂的乡约文化。此次对牛先生创办并传承至今的芸阁书院的游学研修活动,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其魅力与活力。

芸阁书院坐落于白鹿原上,独特的地貌造成了我们颠簸曲折的旅途,也让前方即将到达的书院多了几分神秘。一下车,我们便被书院古朴的建筑、清幽的环境所吸引。通过书院讲解员的解说,我们了解到,芸阁书院的创办人牛兆濂先生毕生以“学为好人”为志,所居官位虽然不高,却凭借其学识与修养赢得了乡民、同道与官府的尊敬,一生经历颇为传奇。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创作的《白鹿原》中“朱先生”这一形象的原型正是这位乡民口耳相传的“牛才子”。

在参观中我们了解到,《吕氏乡约》是由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四兄弟于北宋年间所制订和实施。全文洋洋洒洒两千余字,概括起来就是四个词: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吕氏乡约》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首开风气之先,对后世乡村治理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近几年我校与蓝田县经过调研产生的《蓝田新乡约》,以千年前的《吕氏乡约》为依据,结合当今时代的新思想,让几乎沦为故纸堆中的乡约枯木逢春、重焕生机。乡约所构建的世界令人神往。是啊,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中,依法治国离不开以德治国的支撑,广大面临困境的乡村需要依靠乡约重建秩序、推动振兴。

在行程紧凑的参观中,我们哲学书院的课外导师——芸阁书院牛锐院长特地为我们安排了一场讲座。牛院长是牛兆濂先生的曾孙,他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从西安城回归蓝田、重建书院的艰辛经历与心路历程,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对关学、儒学乃至哲学的心得感悟。从他的讲述中,我认识到要想学好哲学、传承国学,必须扎进书本,从书中汲取养料,通过第一手资料的学习和思考,得出研究成果。同时,也要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以先贤们的事迹和精神为指引,为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尽一份力。

芸阁书院曾毁于历史的动乱中,现存书院由牛锐先生在2008年重建,惨淡经营,现已在陕西和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成为许多学校的课外研习基地。而在我国,像芸阁书院一样重建而成的书院不在少数。但是,重建书院易,重行乡约难。如芸阁书院牛锐院长所言,《蓝田新乡约》经过立约、传约的阶段,现在已经到了行约的攻坚期。让乡约重新焕发生机地运行在广阔的乡野中,找回我们失去的乡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芸阁书院游学心得

哲学书院 历史文化学院 乔晓伟


11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哲学书院的游学研修活动,跟随哲学书院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前往陕西省蓝田县的芸阁书院进行游学。

天刚亮,我们便乘坐大巴车前往芸阁书院,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书院讲解员杨老师先询问了我们对书院的认识,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芸阁书院的每一处情况,历史沿革,书院文化传承等。在讲解过程中她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书院的发展和感受书院的人文精神内涵。

接着,我们进行了庄严的入泮礼,入泮大礼就是古代书院的开学大礼。学好规矩就是从这一步开始的。我们首先要正衣冠,穿汉服,学习如何行礼,在老师的带领下祭拜孔圣人。然后我们行拜师礼,老师为我们每个人的额头上点红点,意思是破蒙启智,最后我们击鼓明志,诉说自己的远大志向。接着,我们又体验传统“六艺”之一的射礼平常不同的是,射箭之前都要行礼以前以为射箭很简单,现在轮到自己亲自操作才发现不容易!在射礼结束后,我们前往礼堂去听牛锐院长的讲座,牛锐院长是牛兆濂先生的曾孙,现为芸阁书院的院长。牛院长饱读传统儒家经典,同时熟识西方哲学。他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还提到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以及自己对中西方学科的一些认识,最后还教我们如何学习,牛院长说到:学习不可逼迫自己,应淡定淡定再淡定,发现学习的乐趣,喜悦盈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学习不可太过功利、过于强调应用时效性,有些学问是教我们如何为人、如何思考的牛院长特别提到文史哲学生不可只耽于文字与故事世界,应该经世致用。

中午时分,我们品尝了“舌尖上的白鹿原”,传说中的蓝田特色美食——九大碗。等九碗都上齐后,看着九碗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我们都垂涎三尺,恨不得一口把它吃个精光。事实上我们吃得非常开心,把九碗佳肴吃的干干净净。

午饭后,老师领着我们前往“桐花乡约”宿示范村,发现传统建筑中的古代智慧,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比如:窑洞盖成半圆形,就是为了冬暖夏凉,房子半边盖又是为了节省时间项目的投资人和建筑师都是师大的校友,她们分享了许多在本项目建筑时发生的故事,提到了利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装的思想,给乡村居民现代化供暖装马桶改下水道、以及平衡了创新、艺术创作耗时耗力耗钱与追求经济效益的关系。最后还提到了桐花乡约项目的成就,使100多户山村人家脱贫,将他们的年收入从3315增收到20000多元。

经过一天白鹿原芸阁书院的学习实践,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滋味,真可谓是收获颇丰,意义非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