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第二届“哲学与通识教育”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0-11-24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01121-22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主办的第二届“哲学与通识教育”工作坊在长安校区博物馆西附楼三层会议室召开。本次工作坊以“哲学教育与书院教育”为主题,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浙江财经大学、西北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及陕西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近60位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及优秀硕博研究生参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院校及自身在通识教育、哲学教育、书院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开幕式伊始,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哲学书院常务副院长袁祖社教授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哲学书院是陕西师范大学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是陕西师范大学第一个书院,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学科命名的书院。哲学书院成立近两年来,在书院院长韩震教授地带领下,在通识核心课程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书院教育的特色之路。哲学书院目前在国内被很多学者所认可,声誉也在不断地扩大。

韩震院长在致辞中提到,相比以往,目前中国教育的学科分化可以说是一个进步,但同时也减少了学科间的沟通交流,限制了人的思想,而以哲学为核心来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有利于打破一些限制,拓阔人的思想边界,因此创办哲学书院是一件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事情。韩院长对前来参会的各位老师和会务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期待各位老师能够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为哲学书院的发展助力。

随后的驻院教授聘任仪式上,韩院长为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秋零教授、清华大学黄裕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先生、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先生、陕西师范大学尤西林教授、郝文武教授及西北大学胡军良教授颁发了驻院教授聘书。

 



本次工作坊议程共进行六场专题报告,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看法。会议第一天,西安外事学院校长、正蒙书院院长黄藤作题为《民办教育对书院通识教育体系探索的反思——以西安外事学院正蒙书院为例》的报告,从正蒙通识理念、正蒙书院的实践以及学术支撑三个方面详细分享了正蒙书院在办学过程中的经验。他提出正蒙书院建立以“礼”“乐”为核心的现代通识教育体系,培养身心健康、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具有人文修养、民族根基、世界视野的现代人,实行课程与行为养成考核,并将考核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实现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直至延伸到社会成人教育的通识终身教育体系。清华大学黄裕生教授在评议中对黄藤校长的通识教育体系的理念表示赞同,同时他也对目前中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进行分析,并明确了通识教育与分科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作了题为《汉语与哲学——用汉语思考和写作哲学的几点体会》的报告。他指出,哲学是西方的学问,它的基础是西方的语言,而汉语跟西方的语言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所以用汉语思维来学习哲学和写作哲学,一定会遇到一些根本性的困难,或许对西方哲学的学习有助于对国学的领会。他详细讲解了汉语与西语在结构、构词音节和文字上的不同,提出西语入哲学的途径是语法,汉语入哲学的途径是造字法。对于中西方思想中上天与上帝、天理与真理的差异等问题,他认为和我们所使用的不同语言有关,相异语言间的理解引发了我们的思想混论,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认真思考。陕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学智对谢教授的报告做了精彩评议,提出对谢教授提出的中西方哲学不同思维的问题深有同感,应该开阔视野,走出各自的话语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尤西林以《哲学与母语思维》为题,对通识教育中汉语思维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在通识教育中,母语思维所对应的主要是大学语文的学习,大学语文是对母语的一种维护性学习,但目前国内的大学语文教材不尽如人意。他认为在今天能够代表中国汉语最好形态的是唐宋古文,因此应加强学生对唐宋古文的学习。他还强调了将母语落实到个体思维的重要性,提出真正的母语是和个人的自我意识、自主人格以及切身感受聚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有产生原创思维与学术创新。谢遐龄教授和现场的其他几位专家就母语的问题与尤西林教授进行了有益的交流。

哲学书院院长韩震教授作题为《读书:拓展思维的空间》的报告,他认为以往人们都谈读书的功能,而对读书的本质思考不够。韩院长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类意识逐步符号化,使得人类的情感、欲望、冲动和想象获得了某种标识,进而将人类的意识形成了某种关联。声音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出现,使人类思想知识开始积累,文本则记录了代代相传的人类知识,人类也就从动物中脱离了出来,因此读书对于人类拓展思维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尤西林教授表示阅读是一种状态,在阅读中我们不再考虑它的功能,而是重视阅读对人的内在的影响;阅读是文明保持连续性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使人类走出野蛮,走向文明的生活,同时阅读也是人的文化活动,是一种修养,使人获得安身立命的东西。他还分析了当今电子阅读的利与弊,以及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的区别,强调当代大学生还是要重视经典文本的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李秋零以《学习和研究哲学的个人体验》为主题,分享了自己走向哲学之路的经历,并提出在哲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重视外语学习;二是做好逻辑准备;三是进行经典阅读。他强调了这三点对于哲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同时他也对哲学作为一种职业和志业进行了区分与说明,使青年学生们对哲学专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李秋零教授的幽默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陕西师范大学尤西林、宋宽锋、戴晖、曹树明等几位教授也分别谈及各自的学习经验与体会。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黄裕生作了题为《哲学与哲学经典》的报告,他指出将哲学作为通识教育,首先就要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通过追溯本源,从哲学的产生来理解哲学。他认为作为通识教育的哲学,一是要培养学生真正的概念思维;二是它的超科学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在场的世界过渡到不在场的世界;三是让学生摆脱肤浅,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达到精神与思想的新高度。他强调阅读哲学经典的重要性,哲学经典是它所处时代思想的精华,因此进入经典也就进入了人类历史不同时期的高度,自己的生命也会因此得到升华。赵卫国教授就哲学的概念体系、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等与黄教授进行了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教授的报告以《我观哲学》为题,他认为哲学体现为一种生活态度。赵社长首先谈到技术的发展对哲学的影响,并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表明哲学需要对现实世界作出揭示;接着,他指出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重视人生意义问题和人的创造性问题,并对哲学的“有用性”进行了说明;最后,他主张我们应构建一种大哲学,将各哲学学科联合起来,形成对公共国家治理和个人精神世界都有影响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胡军良教授表示赵剑英先生是以哲学的方式对哲学本身作了一种对象化的追问,并从切身体验处展开哲学追问,很有实践意义。

 

会议第二天上午,陕西师范大学金延教授首先作题为《哲学教育与哲学史教育》的报告。他主张在通识教育中,思想史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因此哲学的通识教育也应重视哲学史的教育。首先,在通识教育中,他将哲学教育理解为一种视野教育,认为站在哲学的高度理解世界,能够看得更清;其次,他认为哲学史是深入把握哲学精神的必由之路,因为通过哲学史的学习,一来可以使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哲学思想的历史进程,对哲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二来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哲学言说范式,第三就是带领学生进入具体的哲学问题;最后,他指出在哲学教育中,应做好教材建设与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金延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众多老师的思考,黄裕生教授、宋宽锋教授、尹兆坤副教授分别就哲学史的教学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与金延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郝文武教授以《哲学对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影响》为题,从哲学反思对教育学研究对象认识的重要影响、合理性理论对教育学任务认识的重要影响、本体论思想对教育本质研究的重要影响、对象主体论对师生主体间性研究的重要影响、认识论和知识论对课程教学论研究的重要影响和教育平等论对教育公平研究的重要影响等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哲学对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影响。他表示未来还要继续认真学习哲学,运用哲学思维,为做好教育研究和教育哲学的研究继续努力。尹兆坤副教授认为将哲学具体运用到具体的问题和领域中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既要思考哲学对教育的影响,也要反过来思考教育对哲学的影响,并表示郝老师的报告为书院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想法。

西北大学胡军良教授作了题为《走向交往理性的哲学教育》的报告,他首先指出,从哲学自身的发展来看,理性构成了作为理性之学的哲学的主题,在现实中,我们的一切的言说思想和行动也都是以理性为根据的,因此哲学教育也应是理性化的教育。接着他又分析了先验理性意义上的教育和工具理性意义上的教育的不足,指出在这两种意义上的哲学教育都会出现偏颇。最后他提出哲学教育应走向交往理性,通过追求有效的论据、合理的论辩,在富有反省性的反复讨论过程中探求真理。戴晖教授就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的问题与胡军良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互动。

浙江财经大学张波波博士以《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为题,提出是否可以用“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来描述古希腊哲学,是当今古希腊哲学学界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他指出无论是阿多的“古希腊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主张,还是库珀的“古代哲学中存在六种生活方式”的提法,都意在捍卫这种描述的可行性。胡军良教授、宋宽锋教授和曲经纬博士对于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点进与张波波进行了交流。


 

本次工作坊的闭幕式由哲学书院专业导师石碧球副教授主持,他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工作坊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为书院所做出的学术贡献。他向与会嘉宾们介绍了哲学书院自成立以来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目标,期待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听到万家之声。尤西林教授在闭幕致辞中表示,哲学书院是哲学教育的一个载体,我们所有的讨论最后都要落实到哲学的通识教育上,通过课程的教育与非课程性的活动,从哲学的角度强化学生的素质,引导并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最后,尤教授再次对本次参会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哲学书院的大力支持,也期待下届工作坊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继续来交流讨论。

 

 

为期一天半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哲学教育与书院教育展开热烈讨论,对陕西师范大学以书院制推进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予以充分肯定,并为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期待未来书院的通识教育,着力聚焦于育人的每一个环节,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重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育人成效上的统一。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工作坊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