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助教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师资 >> 课程助教 >> 正文

祝皓,2019-2020学年秋学期,《伦理与美好生活》课程助教

发布日期:2020-01-10    作者:     来源:     点击:

讨论课

本学期《伦理与美好生活》(雁塔校区)课程举行了两次讨论课,主题分别是“何为良好生活?”、“消费社会的逻辑与文化”。两次讨论课都由刘佳宝老师主持,助教祝皓随堂参与并总结讨论情况。

(一)十月课程论文及讨论课:“何为良好生活?”

1、小论文

助教祝皓在十月讨论课前期布置了一次小论文,围绕的文本是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的第六章《快乐、幸福、良好生活》一节。该书是授课老师袁祖社布置的必读书目,主要思想是用伦理学来关照生活,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生活,端正生活的态度,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作业要求是进行文本细读,随后围绕文本一个观点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作业目的是回顾课程内容“什么是美好生活?”,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框架性了解,并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技巧,包括文本细读和查找文献的能力。

据助教总结回顾,作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大部分学生的文本细读和围绕一个观点展开议论的能力还不足,偏题和泛泛而谈的现象比较多,并且在语言运用、逻辑自洽和举例论证等方面不太得当。作业亮点在于,许多同学能够查找研究资料并以参考文献的形式进行标注,并有一定的文献综述意识,论述思路较为清晰。作业由助教进行批改并指出学生的问题,让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讨论课

十月的讨论课订在二十三号晚雁塔区教学五栋5309教室举行,由刘佳宝老师领读,助教祝皓协助。本次讨论课将小论文作为讨论稿,让学生围绕“快乐”、“欲望”、“幸福”三个角度讲述自己的观点。期间有两次观点的交锋与激烈讨论,分别是“快乐是不是好的?”“为己为人哪一种是幸福生活?”。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流畅地发表自己地看法,并且回应别人的质疑。讨论结束后,刘佳宝老师就“何为良好生活?”这个问题进行了回应,鼓励大家认真学习伦理学并深入何为良好生活。另外,刘老师就大家的读书情况进行了点拨,要求大家读原著并且紧扣文本展开讨论。本次讨论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由于大家选取的问题不同,所以导致讨论的交锋点不明确。其次,讨论之前没有梳理前人的研究,导致讨论不够严谨。基于以上的研讨经验,助教将下一次讨论定为一篇文章的文本细读。 

(二)十一月讨论课:“消费社会的逻辑与文化”

十一月讨论课前夕,袁祖社老师布置阅读了穆勒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在西方影响巨大的伦理学说,其原则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行为的实际功效或利益为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对《功利主义》一书的阅读使得学生对这一伦理学派别有所了解,并深化了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再度认识。

十一月中后期,助教与袁祖社老师和刘佳宝老师商议后决定选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作为讨论“消费社会的逻辑与文化”的文本。一方面可以紧扣课堂关于消费伦理的讲授,并回应学生的相关疑问。在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书籍阅读之后,助教将讨论课文章定为讲述了消费社会的内在逻辑的《福利与平等意识》一文。

十二月八日上午,讨论课在雁塔区文科科研楼413书院办公室进行,由刘佳宝老师领读,助教祝皓组织并参与。四组带读同学分别就“经济发展不一定能实现公平”、“消费社会在制造意义”、“幸福背后有系统的不平衡“等几个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讨论交锋点明确,并且学生们在讨论结束后能够达成一致意见。讨论中,刘佳宝老师补充了《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将问题放在历史中去进行理解,并对批判资本主义的思路进行了说明。本次讨论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地梳理不够到位,导致对文本理解不够清晰。其次,个别同学在讨论中比较沉默,很少说出自己的观点,参与度不强。

(三)讨论课总结

本学期的讨论课第二次较第一次有了很大进步,发言学生论述较为完整和流畅,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进行讨论。根据以上两次讨论课,在助教教学方面可积累如下经验:1、讨论前让学生全书阅读,构建知识框架和理论谱系,与课堂知识产生呼应。2、用较短篇幅文章讨论,并划分几段组织学生领读与阐释。3、根据学情来制定作业和讨论内容,培养查找文献和清晰论述的能力。在两次讨论课之后,伦理与美好生活课程的学生养成了阅读经典的习惯,培养了写作与表述能力,提升了对哲学学习的兴趣。


 期末考核情况

伦理与美好生活期末考核于12月27日在长安校区两班合并进行,考核形式为围绕“应用伦理学”,结合具体实例并查阅相关前沿文献对一种伦理学实践进行分析。两班学生共有十组,老区学生14人分为三组,分别选择了网络伦理学、医疗伦理学以及职业伦理学三个主题。

网络伦理学一组学生做的是:“网络伦理学:及现实网络道德问题初探”,首先分析了网络与人的新型虚拟交往方式,并列举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来说明制定道德规范的迫切性。共景监狱的伦理困局运用边沁的全景监狱设想讲述了网络伦理与隐私权问题,紧接着在大数据隐私伦理问题探究中分析了网络暴力的多元结构与复杂性问题,最后学生就网络电信诈骗的伦理反思、网络知识产权问题两个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医学伦理学:基于安乐死问题的伦理思考”一组首先概述了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情况。,并列举了学界尚未有定论的问题,比如“医学道德”和“医学伦理”概念的辨析。在对安乐死是否合法的伦理实践分析中,该组两位同学持赞成意见,认为“优死”是现代人道主义的体现。另外两位同学持反对意见,认为“对象的意愿很难完全出自理性与充分的考量”。

“职业伦理学”一组从职业伦理学的定义、研究意义、问题提出,以及职业伦理学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在职业伦理学实践部分探讨了教师猥亵案频发、新闻真实与职业伦理等问题。最后在职业伦理学的当代价值部分,总结了职业伦理学与个人行为以及社会秩序的关系。

总体来说,三组同学基本能够抓住应用伦理学某一个领域的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能从操作层面上升到人性层面给以发人深省的提问。并且能够抓住该领域基本权威著作,对于研究对象、研究较为前沿的问题有所了解。但是依然有不足之处,首先是文献梳理不足,只有一组同学对于做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综述。其次是分析的话题和实践较多、不够深入,处于泛泛而谈的阶段,也没能对于该问题给出组内同学的一致意见。最后是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脱节比较明显,不太能够将该领域的方法论较好的运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之中。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1.最开始与学生不熟悉,并且课堂以及微信群不够活跃。

建议:助教需要做到日常的分享和交流,比如看到与课程相关的推送、活动等等可以分享给学生。其次是课堂老师提到的书籍电子版的分享,可以在课下第一时间促进与学生的交流。最后是学生问题的及时解答,雁塔区班级群的活跃就是在一次对学生问题的线上解答之后,并且该问题也成为了之后一次讨论的主题。

2.学生对某一位老师授课方式、观点产生质疑

建议:雁塔班有一位王姓代课老师,学生对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观点产生了质疑。助教应采取的方式首先是倾听学生的问题,并在线上及时做好情绪的疏导。其次是把情绪问题转化为学科上的讨论,看看是否是因为大家对于某学术问题和学术背景的不了解产生的误解。最后是及时与书院老师、主讲老师反映,并请他们在下一次课堂上与学生当面交流。

3.完成作业时间较为紧张,学生有怨言

期末时老师布置作业正好在考试周内,学术感觉时间很紧张于是给助教提出取消展示,只交书面报告的形式,以及最后一次课程展示时间变动和推后,大家有些许怨言。

建议:助教态度要学会变通,平时在课间和书院活动以及微信群上可以与大家打成一片,但是对于课程和工作上的安排必须严肃对待,并且以任课教师为中心。可以听取学生意见,合理范围内可以调配作业和展示时间,但是涉及到取消作业等等不合理要求是不能够允许的。在老师消息的传达上可以严肃一些。 


工作经验总结

1.课堂

课前与任课老师沟通(特别是任课老师比较忙的情况下)下一次课是哪位老师上课,授课内容是什么,以及是否需要下载视频等等问题。但是一般情况下,老师会主动与助教联络并通知相关信息。上课开始之前做好擦黑板、查看课程设备、记录出勤人数等等工作。

2.课下

日常的微信群活跃与信息分享,可以和学生交流探讨问题,打成一片。做好老师上课提到的经典书目的分享,以及督促学生进行阅读。书院的活动和讲座也即是分享给大家。

3.讨论课

经过两次不同形式的讨论课,探索出围绕一篇文章进行分组带读的形式更可取。可以是一本书里面的一篇文章,至少提前两到三找让学生阅读该书,对于文本背景和理论逻辑有所了解,然后至少一周让学生阅读讨论文本。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是分组,每组围绕文本的一个部分讨论。在讨论课上改组成员都要发言,并主要说明:这段文本讲了什么,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在哪里。讨论课课上助教要掌握好讨论节奏,讨论课末尾要对学生的讨论有所总结。

4.小论文

布置论文作业之前让大家阅读文本,可以采取写书评或是围绕书中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写成论文的严密论证形式,让学生去知网等数据库查找一流文献,培养论文检索、阅读和写作能力。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最好能在讨论课上与大家就论文的问题进行交流。